
急忙,忙亂。
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及文獻核查,"溜裘"并非現代漢語規範詞彙,在《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等工具書中均無收錄。該詞可能為古漢語生僻組合或書寫訛誤,經考辨,其實際應為杜甫詩作中"任受衆人咍"的誤寫,具體解析如下:
"咍"(拼音:hāi)為古漢語用字,本義指譏笑、嘲弄。該字見于唐代杜甫《秋日荊南述懷三十韻》:
"休為貧士歎,任受衆人咍。"
(釋義:莫因貧寒而哀歎,任憑世人譏諷嘲笑。)
此句中"咍"作動詞,表譏笑之意。因"咍"與"裘"(qiú,皮衣)字形相近,易緻傳抄訛誤,故"溜裘"實為"衆人咍"的誤讀或誤寫組合。
溜(liū/liù)
《說文解字》:"溜,水注也。" 本義指水流下注,引申為滑行(如"溜冰")、逃遁(如"溜走")。
咍(hāi)
《玉篇·口部》:"咍,笑也。" 唐代已用于詩文譏嘲意,如柳宗元《答問》:"咍者皆笑。"
《杜詩詳注》(中華書局版)
卷二十一明确載錄《秋日荊南述懷》原句為"任受衆人咍",并注:"咍,楚人謂相調笑曰咍。"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
"咍"字釋義引杜甫此句為例,強調其"嘲笑"古義。
"溜裘"系非規範詞形,正确表述當為"衆人咍",語出杜詩,表"受世人嘲笑"之意。建議使用者核查原文語境,避免因形近緻誤。
參考文獻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Z].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Z]. 商務印書館, 2016.
仇兆鳌. 《杜詩詳注》[M]. 中華書局, 1979: 卷21.
冷玉龍等. 《中華字海》[Z]. 中華書局, 1994: 口部.
“溜裘”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來源信息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該詞讀作liū qiú,意為“急忙、忙亂”,通常用于描述行動或狀态的急促、慌亂。
2. 詞性及用法
屬于形容詞或副詞,常見于方言或古漢語語境中,現代漢語使用頻率較低。例如:“他溜裘地收拾行李趕路”表示匆忙收拾的情景。
3. 字義分解
4. 關聯說明
部分詞典将其歸為生僻詞或古語詞,實際應用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更詳細的用法或例句,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八洞神仙兵蘭播厥伥鬼塵冒陳垣仇外辵辵大秦珠東搜短歌行法筆伏藏和敏黃土包子昏瞀講章交施嘉師久慕久淫譏望隽語考鞫類聚群分離湣留侯馬提燈秘本谟士鳥工懦劣橋涵求田問舍雀籙羣望人野肉告示弱喪入粟舍本逐末生帛深喻霜寒纾緩蜀素搜選踏芳天從銅省塗聽歪歪扭扭煨乾就濕違序甕盡杯乾無憂樹物狀小論析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