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弱喪的意思、弱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弱喪的解釋

謂少而失其故居。《莊子·齊物論》:“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 郭象 注:“少而失其故居,名為弱喪。夫弱喪者,遂安於所在而不知歸於故鄉也。” 成玄英 疏:“弱者弱齡,喪之言失。謂少年遭亂,喪失桑梓,遂安他土而不知歸。” 南朝 梁武帝 《遊鐘山大愛敬寺》詩:“從流既難反,弱喪謂不然。”《南史·隱逸傳上·顧歡》:“悖禮犯順,曾莫之覺;弱喪忘歸,孰識其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弱喪”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細微差異,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2.出處與典故

3.引申含義

4.使用場景

5.造句參考

“弱喪”本義強調“年少流離”的客觀境遇,而非主觀情緒。若需引用,建議優先參考《莊子》及相關權威注解,避免混淆現代非典型用法。如需更多例句或完整文獻,可查閱《莊子》及南朝曆史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弱喪——詞義解釋

“弱喪”一詞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漢字組成。按字義解釋,其中“弱”表示軟弱、不強壯或力量不足的狀态;“喪”表示失去或喪失。因此,“弱喪”即指一個人在精神或生理上因各種原因而出現虛弱、無力,喪失原有活力與精神狀态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弱喪”詞中,字“弱”的部首是“弓”,表示與弓有關的字義,它共有5個筆畫;字“喪”的部首是“一”,表示表示與死亡、損失、衰敗等有關的字義,它共有4個筆畫。

來源及演變

“弱喪”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後來逐漸被人們廣泛使用。本義是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身心上缺乏力量和能量的狀态。

繁體寫法

“弱喪”的繁體寫法為:“弱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中,字“弱”在《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弌日月”,而字“喪”的古代寫法在《康熙字典》中為“丠日豕”。

例句

1. 這次長時間的工作會使人弱喪,需要及時休息恢複。

2. 經過一場大病後,他顯得蒼白無力,整個人都有些弱喪的樣子。

組詞

1. 弱小: 表示力量或能力較弱。

2. 心喪: 指精神上的悲傷或失落。

3. 無力: 表示沒有足夠的力量。

近義詞

憔悴、萎靡、虛弱、消瘦。

反義詞

強壯、有力、旺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