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燎熏的意思、燎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燎熏的解釋

謂燒牲玉使煙氣上騰以祭天。《文選·揚雄<甘泉賦>》:“於是欽柴宗祈,燎薰皇天。” 張銑 注:“燒牲玉薰天以祭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燎熏(liǎo xūn)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燎”與“熏”兩個動詞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通過燃燒草木産生煙火進行熏烤或祭祀。以下從詞典學角度分項闡釋:


一、字義解析

    • 本義:放火焚燒草木。《說文解字》釋為“放火也”,如《詩經·小雅·正月》:“燎之方揚,甯或滅之?”
    • 引申義:① 火焰升騰;② 烘烤、炙燒。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01頁)

    • 本義:煙火灼炙。《說文解字》注:“火煙上出也”,如《詩經·豳風·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戶。”
    • 引申義:① 用香氣染物;② 灼熱的氣流侵襲。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第1652頁)


二、複合詞“燎熏”的釋義

“燎熏”屬并列式動詞結構,強調焚燒與煙熏的雙重動作,具體含義包括:

  1. 祭祀儀式

    指燃燒柴木、香料以煙氣祭神,屬古代禋祀。《周禮·春官·大宗伯》載:“以禋祀祀昊天上帝”,鄭玄注:“禋之言煙……燔燎而升煙,以報陽也。”

    來源:《周禮注疏》(中華書局影印阮元校刻本)

  2. 熏烤處理

    用于加工食物或物品,如《齊民要術·炙法》記載“燎熏豕肉”,指用煙火慢烤豬肉以增香防腐。

    來源:《齊民要術校釋》(缪啟愉校釋,中國農業出版社)

  3. 驅除穢氣

    古人以燎熏祛除疫病、潔淨空間,如《荊楚歲時記》載:“元旦焚蒼術、艾草以辟邪氣。”

    來源:《荊楚歲時記譯注》(湖北人民出版社)


三、典籍用例

  1. 《禮記·祭法》:

    “燔柴于泰壇,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地也。” 孔穎達疏:“燔柴即燎熏升煙,達于天聽。”

    說明:燎熏為祭天儀式的核心環節。

  2. 《楚辭·九歎》:

    “樹枳棘與薪柴兮,燎熏木以室廬。” 王逸注:“燎熏,焚木取煙以驅濕除蟲。”

    說明:用于生活場景的防潮防蛀。


四、語義演變

時期 含義側重 典型用例
先秦 宗教祭祀 《周禮》“禋祀昊天”
漢唐 生活應用 《齊民要術》“燎熏制肉”
宋明 民俗避穢 《東京夢華錄》“除夕燎熏驅疫”
現代 僅存于文獻與方言 閩南語保留“燎熏魚”之說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2. 許慎. 《說文解字》[M]. 中華書局, 1963.
  3. 鄭玄注, 孔穎達疏. 《禮記正義》[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4. 賈思勰. 《齊民要術》[M]. 缪啟愉校釋. 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8.

網絡擴展解釋

“燎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與祭祀儀式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燎熏(liáo xūn)指焚燒祭品(如牲畜、玉器等),使煙氣升騰以祭天。這一儀式在古代被視為與天地溝通的重要方式,通過燃燒産生的煙霧将敬意傳達給神明。

二、出處與引證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揚雄的《甘泉賦》:“於是欽柴宗祈,燎薰皇天。” 張銑注:“燒牲玉薰天以祭也。”
(注:“欽柴”指向神明獻祭,“燎薰”則強調焚燒過程。)

三、字詞結構

四、現代延伸含義

在少數文獻中,“燎熏”被引申為“用強烈手段懲治或摧毀”,但這種用法較為罕見,可能屬于特定語境下的比喻義。

五、相關用法

例:古籍中常描述帝王“燎熏告天”,即通過焚燒祭品向上天祈福或謝罪。
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該詞,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祭祀儀式的具體流程或文化背景,可參考《周禮》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塔扒拉避護刬盡朝韠茶神碜磕磕淳笃囪囪丹裳打脫冒都車杜嘿方廉供饋耇長孤旅海南沈旱道寒蔬诃短弧韣灰渣獲咎交如京囷灸灼君家禮飨萌發孟竹冥合默仙穆蔔木漸南面稱尊喃喃呐呐披雲鉗蓋清涼輕憐疼惜蛩蛩距虛全身麻醉苒嫋人驗沈瞀神期神位束手無術坦坦跳還土山王勃窩風卧鼓無字碑小序銷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