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0或649-676)唐代文學家。字子安,绛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參軍。後往交趾探父,渡海溺死。為“初唐四傑”之一。以寫離别懷人之作較著名,有《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名篇。文以《滕王閣序》最為著名。有《王子安集》。
“王勃”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曆史人物指代
王勃(約650-676年),字子安,唐代著名文學家,绛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作為“初唐四傑”之首,他六歲能文,十六歲科舉及第,代表作《滕王閣序》被譽為骈文典範。其人生經曆頗具傳奇色彩,曾因《檄英王雞》被逐出王府,後因渡海探父溺水驚亡,年僅26歲。
成語化引申義
部分詞典(如、2)提到,“王勃”被引申為形容才華橫溢的成語,但需注意:
補充說明
王勃的文學貢獻體現在打破六朝绮靡文風,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成為千古名句。其生平轶事如“滕王閣即席作序”“神童轶事”等,均彰顯其非凡才思。
王勃(650年-676年),唐朝文學家,被譽為“初唐四傑”之一。他的名字“王勃”由兩個漢字組成,具有豐富的含義。
“王”字由“玉”和“幹”兩個部首組成,由5個筆畫構成;“勃”字由“勹”和“孛”兩個部首組成,由11個筆畫構成。
“王勃”這個名字來源于王勃的先祖。在古代,一般以先祖的字作為後代的名字。
在繁體字中,“王”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而“勃”字的寫法為“勃”。
古代漢字有不同的寫法,與現代簡化字形式有所不同。然而,關于“王勃”這個具體名字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的資料并不詳細,我們無法得知其具體寫法。
他的才華使他成為一位像王勃一樣的文學家。
王者、王子、勃然、勃發。
王寶、王博、勃舒、勃然大怒。
卒勃(即無勃之意,意為結束、停止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