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束手無策 ”。《水浒傳》第九六回:“ 公孫勝 用麈尾化成大鵬,将五條泥龍搏擊的粉碎,望北軍頭上,亂紛紛打将下來…… 喬道清 束手無術,不能解救。”
“束手無術”并非漢語中的标準成語,可能是“束手無策”的誤寫或變體。以下為相關解釋:
正确成語應為“束手無策”
該成語意為“像雙手被捆住一樣毫無辦法”,比喻遇到問題時毫無解決能力。例如:“面對系統崩潰,工程師也束手無策”。
詞義拆解
與“束手無術”的關聯性
“無術”本指缺乏技藝,如成語“教亦多術”。若将“束手無術”理解為“因雙手被束縛而缺乏解決手段”,雖非标準成語,但可通過字面推測其含義接近“束手無策”。
使用建議
在正式場合建議使用标準成語“束手無策”,避免因生造詞彙引發歧義。例如:“洪水來襲時,村民一度束手無策”。
若您需要更準确的成語解析或具體語境中的用法說明,可提供更多背景信息。
《束手無術》是一個成語,表達無法施展才能、無能為力的意思。形容人在某種情況下無法采取有效的行動,手無寸鐵的困境。
《束手無術》的拆分部首是“手”和“攵”。其中,“手”的拼音是“shǒu”,部首是“扌”;“攵”的拼音是“pū”,部首是“攴”。
《束手無術》的總體筆畫數為24畫,其中“束”為9畫,“手”為4畫,“無”為4畫,“術”為7畫。
《束手無術》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傳說故事《莊子·為樂》:“越人無樂不作,作不出則讒之以‘束手無策’”。這個成語在現代漢語中用來形容無法應對當前局勢或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束手無術》的繁體寫法為「束手無術」。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束手無術》的寫法與現代漢字寫法基本一緻。
1. 在面對困難時,他感到束手無術。
2. 在這個複雜的局面下,政府似乎束手無術,無法采取有效的措施。
1.無能為力
2.束手待斃
1.無計可施
2.手足無措
1.得心應手
2.遊刃有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