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土山的意思、土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土山的解釋

泥土堆積成的小山。 漢 司馬相如 《哀二世賦》:“東馳土山兮,北揭石瀨。”《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紹 ( 袁紹 )復進臨 官渡 ,起土山地道。” 晉 葛洪 《抱樸子·崇教》:“民力竭於功役,儲蓄靡於不急;起土山以準 嵩 霍 ,決渠水以象九河。”《紅樓夢》第二四回:“明日有人帶花兒匠來種樹,叫你們嚴緊些,衣裳裙子别混曬混晾的,那土山上都攔着圍幕,可别混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土山”是一個漢語詞語,綜合各權威來源的解釋,其含義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由泥土堆積形成的小型山丘,常見于平原地區。這類山體通常坡度較陡、高度有限,與石山形成對比。例如《三國志》記載的戰術工事“起土山地道”即為此意。

二、出處溯源

最早見于漢代文獻:

三、比喻含義(成語用法)

形容平凡、不起眼的人或事物。例如形容某人資質普通可說"如土山般平庸",該用法通過對比高聳石山與低矮土丘,強調缺乏突出特質。

四、實際應用示例

  1. 地理特征:"陝北土山變成平川"(描述地貌變遷)
  2. 文學描寫:"起伏的黃土山頭,真像一片大洪水的波濤"(比喻手法)
  3. 礦業術語:"在土山陽坡尋找石英脈型金礦"(地質勘探)

五、延伸說明

在古籍《抱樸子·崇教》中,土山被用作批判統治者勞民傷財的典型意象:"起土山以準嵩霍",暗喻不切實際的宏大工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土山

土山是指自然形成的或人工建造的山丘或小山。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土山常被用作意象,表示低矮而平凡的山丘。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土山的拆分部首是土,它屬于“土”部;土山共有4個筆畫。

來源

《土山》一詞最早出現在《楚辭·九歌·東籬》中,用于形容矮小的山丘。後來成為中國文學中常用的比喻手法之一。

繁體

土山的繁體字為塗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土山的寫法為「土山」,沒有太多變化。

例句

1. 這片土山,雖然不高,但卻是我們遊戲的好去處。

2. 農田周圍種滿了小小的土山,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組詞

土地、山坡、土堆、丘陵、山丘、小山、小崗、土包等。

近義詞

丘陵、山丘、小山。

反義詞

高山、峰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