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清早烧火作饭。 五代 齐己 《荆渚病中因思匡庐遂成三百字寄梁先辈》:“微烟动晨爨,细雨滋园蔬。”
(2).清晨的炉灶。 宋 梅尧臣 《持国遗食》诗:“乞食非为贫,妻病妾且死。晨爨不暖釜,朝饭亦輟匕。”
“晨爨”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1. 读音与结构
2. 基本含义
3. 文化意象
该词多用于古诗文,既体现农耕社会的生活场景,也常借炊烟、炉灶等意象营造恬静或清冷的氛围。例如,村庄晨间的炊烟常被用来表现安宁的田园生活。
“晨爨”兼具动作与器物双重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指向。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文学或历史类文本中。
《晨爨》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早餐。它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晨”和“爨”。
《晨爨》中,“晨”的部首是“日”字旁,它的总笔画数是12画;而“爨”的部首是“火”字旁,它的总笔画数是17画。
《晨爨》一词来源于古代文献《礼记·曲礼下》中的记载,用来指代早餐的饭食。
《晨爨》的繁体字为「晨爨」。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以《晨爨》为例,其古时候的写法为「晨爨」。
1. 他每天早上都来这家餐馆吃丰盛的晨爨。
2. 在忙碌的工作中,不要忽视了营养均衡的晨爨。
1. 早晨:指上午六点到八点之间的时间。
2. 早餐:指在早上吃的第一餐食物。
3. 晨练:指在早晨进行的体育健身活动。
1. 早饭:指早晨吃的第一餐食物,和《晨爨》的意思相同。
2. 早餐:也指早晨吃的第一餐食物,和《晨爨》的意思相同。
晚餐:指傍晚或晚上吃的最后一餐食物,与《晨爨》的意思相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