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公才的意思、公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公才的解釋

謂可與三公相當的才能。《三國志·魏志·崔琰傳》:“ 琰 又名之曰:‘ 孫 ( 孫禮 )疏亮亢烈,剛簡能斷, 盧 ( 盧毓 )清警明理,百練不消,皆公才也。’” 唐 劉長卿 《哭陳歙州》詩:“儒行公才竟何在,獨憐棠樹一枝存。”參見“ 公才公望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公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公才”指可與三公相當的才能,常用于形容具備卓越治國或執政能力的人才。其中“公”指公正、公平,“才”指才能,強調兼具德行與能力的特質。


二、詞源與文獻引用

  1. 曆史出處
    最早見于《三國志·魏志·崔琰傳》:“孫(孫禮)疏亮亢烈,剛簡能斷,盧(盧毓)清警明理,百練不消,皆公才也。”
  2. 詩詞用例
    唐代劉長卿《哭陳歙州》詩雲:“儒行公才竟何在,獨憐棠樹一枝存。”

三、用法與場景


四、相關成語

與“公才”相關的成語為“公才公望”,形容才識名望均符合三公(古代最高官職)的标準。


五、例句參考

  1. 《查字典》例句:“天帝對我們的心情足以讓我們滿足,故需克己奉公才是。”
  2. 唐代白居易詩:“謝公才廓落,與世不相遇。”

如需進一步考證文獻或查看完整例句,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公才:詞義及來源

“公才”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公”字意為公正、公平,指做事公正無私、不偏袒;“才”字表示才能、能力,指人的天資和學識。因此,“公才”可以理解為公正的才能或具備公正才能的人。

公才:拆分部首和筆畫

“公才”的拆分部首是“八”和“才”,其中“八”是表示人的部首,而“才”則是表示“才能”的意思的部首。“公才”的總筆畫為11畫。

公才:繁體和古時候漢字寫法

“公才”的繁體字為“公纔”。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公才”一詞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時的寫法是“公纔”。這裡,“纔”是表示“隻、僅”之意的偏旁,強調稀少、僅有的意思,加強了“公才”的獨特性。

公才:例句

1. 他既有豐富的經驗,又具備公才,成為了這個部門的領導者。

2. 這位法官因為公正的判決和卓越的才能而備受推崇。

公才: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公正、才德、才華、傑才。

近義詞:賢能、明才、公能。

反義詞:私心、不才、無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