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黍穗 ”。
“黍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搜索結果綜合分析如下:
詞義解析
“黍穟”即“黍穗”,指黍(一種谷物)的穗子。其中“穟”通“穗”,表示谷類植物頂端結實的部分。根據《漢語大詞典》,“黍穟”是“黍穗”的異體寫法,兩者含義相同。
單字拆分
文學引用
唐代賈島《酬姚合》中“黍穗豆苗侵古道”一句,通過“黍穗”描繪田野景象;金代元好問《雁門道中書所見》則用“黍穟”形容黍的成熟狀态。
文化内涵
該詞常見于古詩文,既體現農耕文化中對谷物生長的觀察,也寄托對豐收的期盼(參考對“黍稷”的延伸解讀)。
“黍穟”是古代對黍類植物穗部的特定表述,兼具實用與文學性。如需進一步了解“穟”的五行、取名等衍生含義,可參考的解析。
《黍穟》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稻谷或者谷物。它常常用來描述豐收的年景和農作物的收獲。
《黍穟》的部首是禾(he),它是一種表示與農業有關的意義的部首。
《黍穟》的總共有14畫。
《黍穟》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經》中,一首名為《小雅·黍離》的詩。繁體字為「黍穗」。
在古代,「黍穟」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它的古代寫法分為兩種:
一種是「黍薨」,薨是個專指穗的字,意為谷物的子實。另一種是「黍殳」,殳則是用于揚谷作狀的器具。
1. 今年的豐收季節,黃金麥田一片一片的黍穟。
2. 農民們辛勤勞作,收獲了一片豐富的黍穟。
黍離(shu li):古代黍穟之地名。
黍稷(shu ji):古代對黍和稷同時指的詞語,意為黍稻谷物。
谷物、糧食。
荒蕪、貧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