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體内緻命的疾病。比喻嚴重的隱患。《左傳·哀公十二年》:“ 越 在我,心腹之疾也。”《戰國策·趙策一》:“ 韓 之在我,心腹之疾。吾将伐之,何如?”《呂氏春秋·知化》:“ 越 之於 吳 也,譬若心腹之疾也,雖無作,其傷深而在内也。”
心腹之疾
釋義
指危害性極大、深藏于要害部位的疾病,比喻嚴重的内部隱患或緻命威脅。其核心在于強調隱患的隱蔽性、嚴重性與緊迫性,常形容問題深重且難以根除。
字面本義
“心腹”指人體核心髒器(心、腹),代指要害部位;“疾”即疾病。合指潛伏在要害處的重症,如《左傳·哀公十一年》載:“越在我,心腹之疾也。” 比喻越國對吳國的威脅如同體内重病。
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
引申比喻義
泛指内部重大隱患或潛在危機。如北宋歐陽修《論乞主張範仲淹富弼等行事劄子》雲:“西賊實為心腹之疾。” 将西夏的威脅比作心腹之病,凸顯其危險性。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此成語典出《左傳·哀公十一年》:
“子胥谏曰:‘越在我,心腹之疾也……’”
吳國大夫伍子胥以“心腹之疾”警示吳王夫差:越國表面臣服,實為緻命隱患。後吳國果為越所滅,印證其預見性。
文獻參考:《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
描述組織内部的嚴重弊端(如腐敗)、國家的安全隱患,或長期存在的根本性矛盾。
例:“腐敗是侵蝕黨的肌體的心腹之疾。”
心腹之患、肘腋之患、腹心之疾
疥癬之疾、皮毛之病(比喻無關緊要的小問題)
《漢語成語大詞典》(中華書局):
“心腹之疾”強調隱患深藏要害,若不及時清除将緻毀滅性後果。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典出先秦文獻,沿用至今,凸顯漢語成語的曆史延續性。
說明:因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的線上版本需訂閱訪問,此處僅标注紙質出版物來源。古籍原文可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左傳》或國學數據庫(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心腹之疾”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最早見于《左傳·哀公十二年》:“越在我,心腹之疾也。”,意指越國對吳國而言是緻命的威脅。後《呂氏春秋·知化》也引用此比喻,強調隱患的深層危害性。
三、用法特點
四、近義詞
五、例句參考
提示: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左傳》《呂氏春秋》等典籍。
百指吹簸刍言賜族促辔丹甲陡崖杜陵野客耳順耳丫子放鞚翻環豐城獄負金福力葛面秏廢弘彰慌急胡花混凝土昏頑胡祆佳良戛摩郊邑夾寨急斂暴征精剛鞠躬盡瘁尻輪樂笑澧蘭沅芷淩奪卵囊履薄履綦忙身瞀妄免債鳴冤泥日平衍破門而出寝座遒正嚅唲失馬亡羊庶甿訴控特宥天平鐵丈夫同朝屯落瓦大逶靡蕭寂小日月戲萊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