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 薪采 ”。
(2).同“ 薪柴 ”。 唐 薛用弱 《集異記·韋知微》:“ 知微 既至,則究其窟宅,廣備薪採,伺候集聚,因環薪縱火,衆持兵刃,焚煞殆盡。”
亦作“ 薪採 ”。1.打柴。《公羊傳·哀公十四年》:“然則孰狩之?薪采者也。” 徐彥 疏:“薪采猶言采薪也。”《戰國策·秦策四》:“築 剛平 , 衞 無東野,芻牧薪采莫敢闚東門。”《宋書·武帝紀中》:“先是山湖川澤,皆為豪強所專,小民薪採漁釣,皆責稅直,至是禁斷之。”
(2).指打柴的人。 晉 張悛 《為吳令謝詢求為諸孫置守冢人表》:“進為徇 漢 之臣,退為開 吳 之主,而蒸嘗絶於三葉,園陵殘於薪采,臣竊悼之。”
“薪采”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打柴(動詞)
指砍伐或收集柴火的行為。如《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提到“薪采者”,即指打柴的人。
例句:《戰國策·秦策四》載“芻牧薪采莫敢闚東門”,描述打柴者不敢靠近城門的情景。
打柴的人(名詞)
指以砍柴為生的人。如《宋書·武帝紀》提到禁止對“小民薪采漁釣”征稅,側面反映當時薪采者的社會地位。
同“薪柴”(名詞)
指用作燃料的柴木。例如唐代《集異記·韋知微》中“廣備薪采”指準備大量柴火用于縱火。
“薪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砍柴行為及相關群體,需結合語境區分動詞與名詞含義。若需深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
《薪采》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薪水和職位地位。在古代,官員的薪水和職位地位是緊密相關的,因此這個詞也可以用來表示官職或職務。
《薪采》的部首為艹(草字頭)和木(木字底),分别代表植物和木材。它的總筆畫數為16。
《薪采》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如《周禮·天官冢宰·職官》中就有記載。《薪采》的繁體字為「薪採」。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不同。對于《薪采》這個詞,古代可能以甲骨文或金文的形式書寫。
1. 年底了,公司給我們每個人加了點薪采。
2. 她在公司裡的薪采一直不錯,所以受到了大家的尊重。
薪水、薪金、薪資、采購、采集、采納
薪水、薪酬、薪資
丢采、失職、無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