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車裂的意思、車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車裂的解釋

[turn sb. asunder in ancient China by five carts] 用五輛車把人體撕裂緻死,是古時的一種酷刑

詳細解釋

俗稱五馬分屍。古代酷刑的一種。原為車裂屍體,将被殺之人的頭和四肢分别拴在五輛車上,以五馬駕車,同時分馳,撕裂肢體。亦有車裂活人者。《左傳·襄公二十二年》:“昔 觀起 有寵於 子南 , 子南 得罪, 觀起 車裂。”《史記·秦本紀》:“及 孝公 卒,太子立,宗室多怨 鞅 , 鞅 亡,因以為反,而卒車裂以徇 秦國 。”《三國演義》第四回:“ 孚 瞪目大喝曰:‘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有之?汝罪惡盈天,人人願得而誅之!吾恨不車裂汝,以謝天下。’”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六章:“ 淮陰侯 榜掠於鐘室, 斛律光 杖死於涼風,其他布襪之塞,蠍盤之設,車裂之痛,孰非王公卿相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車裂”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酷刑,又稱“五馬分屍”或“五牛分屍”,其含義及曆史背景如下:

1.定義與執行方式

車裂是将人的頭部和四肢分别綁在五輛馬車(或直接用五匹馬、牛)上,向不同方向拉扯,使身體撕裂緻死。受刑者會經曆極大痛苦,尤其在肢體被拉扯時,最終身體被分裂為五至六塊()。

2.别稱與演變

3.曆史應用與目的

車裂作為極刑,主要用于懲罰重罪(如謀反、弑君),通過公開行刑震懾民衆,強化統治權威()。春秋戰國時期較為常見,例如商鞅、吳起等曆史人物均受此刑。

4.評價與争議

從現代視角看,車裂因極度殘忍且違反人道主義原則而受到批判,體現了古代刑罰的嚴酷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中的比喻義(如“矛盾對立無法調和”),可參考詞典類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車裂的意思

《車裂》是指将人綁在兩輛反方向行駛的車輛之間,使其身體被拉扯成兩段的殘忍刑法。這種刑法常被用來對待叛亂分子或重罪犯。

拆分部首和筆畫

《車裂》共包含兩個部首,左邊的部首為“車”(che1),右邊的部首為“⾦”(jin1)。它的總共有20劃。

來源

《車裂》這個詞最初出現在古代中國,是一種殘酷而殘忍的刑罰。據史書記載,早在東漢時期(公元25年至220年)就開始使用車裂這種刑法。而在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9年),則采用“五馬分屍”這種類似的刑罰。後來,車裂這種殘忍的刑法延續至明清時期(14世紀至20世紀初),直至法制進步廢除這一刑罰為止。

繁體

《車裂》的繁體字形式為「車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的《車裂》寫作「車裂」。與現代漢字相比,古代漢字的字形稍有不同。

例句

1. 古代中國對待重罪犯的手段之一就是車裂。

2. 在曆史上,一些叛亂分子被判處車裂的殘酷刑罰。

組詞

1. 車輪

2. 裂縫

3. 車禍

4. 刑罰

5. 反叛

近義詞

1. 反人類

2. 分屍

3. 五馬分屍

4. 酷刑

5. 拷打

反義詞

1. 仁慈

2. 寬容

3. 饒恕

4. 溫和

5. 寬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