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草名。《楚辭·九章·思美人》:“擥大薄之芳茝兮,搴長洲之宿莽。” 王逸 注:“采取香草,用飾己也。”
“芳茝”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芳茝(拼音:fāng chǎi)指香草名,常用于古代詩文中的植物意象。
《楚辭·九章·思美人》
原文:“擥大薄之芳茝兮,搴長洲之宿莽。”
王逸注:“采取香草,用飾己也。”
此處“芳茝”象征高潔品性,通過采摘香草表達修身自飾的寓意。
其他詩句引用
如“溉千頃兮芳茝”“愛之若芳茝”,均以香草喻美好事物或德行。
如需進一步考據,可參考《楚辭》相關注釋或權威古籍工具書。
「芳茝」一詞表示美麗芬芳的香草或香草味道。下面我們來解釋一下這個詞的相關信息:
「芳茝」指的是芬芳香草或香草的味道。
「芳茝」一詞由「艹」(草字頭部首)和「又」(手部首)組成,并且一共有9個筆畫。
「芳茝」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文化。
「芳茝」一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芳薴」。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芳茝」一詞可能有不同的寫法。例如:「芳蕏」、「芳藉」。
以下是一些使用「芳茝」一詞的例句:
1. 這款茶具有芳茝的香氣。
2. 芳茝的味道使人心情愉悅。
「芳茝」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芳茝香氣、芳茝草本。
與「芳茝」意思相近的詞語有:香草、芬芳、香味。
「芳茝」的反義詞是:惡臭、腥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