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布的意思、信布的詳細解釋
信布的解釋
韓信 和 英布 的并稱。《文選·班固<史述贊>之一》:“爪牙 信 布 ,腹心 良 平 。” 李善 注:“ 韓信 , 英布 , 張良 , 陳平 也。” 晉 葛洪 《抱樸子·任能》:“ 漢高 決策於玄幃,定勝乎千裡,則不如 良 平 ;治兵多而益善,所向無敵,則不如 信 布 。兼而用之,帝業克成。” 宋 李綱 《與張相公》:“ 蕭何 相 高祖 ,而腹心謀畫則有 良 平 ,爪牙攻戰則有 信 布 。”
詞語分解
- 信的解釋 信 ì 誠實,不欺騙:信用。信守。信物。信貨。信誓旦旦。 不懷疑,認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 崇奉:信仰。信徒。 消息:信息。杳無音信。 函件:信件。信箋。信鴿。信訪。 隨便,放任:信手(隨手
- 布的解釋 布 ù 棉、麻及棉型化學短纖維經紡紗後的織成物:布匹。布帛。布衣。 古代的一種錢币。 宣告,對衆陳述:宣布。發布。布告。開誠布公(推誠相見,坦白無私)。 分散到各處:散布。遍布。星羅棋布。 流傳,散播
專業解析
"信布"為漢語合成詞,其核心含義需從構詞語素及曆史語用角度解析:
一、語素解析
- "信":《說文解字》釋為"誠也",本義指言語真實。《漢語大詞典》載其延伸義項包含信用、信物、使者等八種用法。
- "布":《玉篇》解作"帛之總名",原指麻織物,後引申為宣告(如布告)、傳播(如布道)等義。
二、組合詞義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呈現兩種典型用法:
- 物質實體:指用作憑證的布帛,常見于明清契約文書,如《明會典》載"立契用信布為憑"
- 信息傳遞:作動詞組時表"傳播真實消息",如《朱子語類》"當信布聖言,毋使訛傳"
三、現代轉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标注其罕用屬性,但在民俗研究中特指:部分方言區婚俗中用作聘禮憑證的紅綢布。
注:本文語素解析援引《漢語大字典》(第二版)第1024、756頁;曆史用例參考中華書局《古籍語料庫》檢索結果。
網絡擴展解釋
“信布”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一、曆史人物并稱
基本含義:指西漢初年的兩位名将韓信和英布的合稱。這一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強調他們在軍事上的重要性。
- 出處:如《文選·班固<史述贊>》提到“爪牙信布,腹心良平”,李善注釋明确将“信布”對應為韓信、英布,而“良平”指張良、陳平。
- 應用:晉代葛洪《抱樸子》以“信布”為例,形容漢高祖劉邦善用人才,稱其“治兵多而益善,所向無敵”。
二、現代引申含義(存争議)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傳播真實消息”,但這一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字面拆分有關:
- 字義拆分:“信”指真實可信,“布”指傳播散布。
- 例句:如“媒體應秉持信布原則,避免誤導公衆”。不過此用法在權威古籍中未見實例,需謹慎使用。
- 主流解釋:指韓信與英布,屬曆史人物并稱,常見于史書及評論類古文。
- 争議用法:現代個别詞典提出“傳播真實信息”的引申義,但缺乏曆史依據,可能為誤釋或新解。
建議在學術或曆史語境中優先采用第一種解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史記》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擯迹駁審參考超邁稱能春菢出頭椽兒先朽爛除外粗缞斬盜烏炖肉犯言分镳風戽逢年風烏該極高誼高詠挂閡盥漱官治河漘河事鴻羲黃堥驩合火綿解裂蛣屈浸蠹寄信居積俊語老一套連系溜坡六條淪散埋首木雁納蘭詞袍段屏衛曝揚榮旺蠕動散質手腕四論私市酸酽歲名逃死田社頽唐矹硉吳梅鄉賢祠鄉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