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歲名的意思、歲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歲名的解釋

(1).歲的名稱。《爾雅·釋天》:“載,歲也。 夏 曰歲, 商 曰祀, 周 曰年, 唐 虞 曰載:歲名。” 邢昺 疏:“ 夏 曰歲,取歲星行一次。”

(2).指幹支紀年的年名。 清 夏炘 《學禮管釋·釋十有二歲》:“《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表端間有歲名。”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呂超墓志銘>跋》:“其文僅存百十餘字,國號年號俱泐,無可馮證。唯據郡名及歲名考之,疑是 南齊 永明 中刻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歲名"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術語,主要指中國古代用于紀年的名稱體系。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闡釋:

一、 字義構成與核心概念

二、 具體所指與應用 "歲名"具體指代的是"歲星紀年法"中的年份名稱。在歲星紀年法中:

  1. 十二次對應十二歲名: 黃道十二次各有其名(如星紀、玄枵等),木星每年停留在一個"次"中,該"次"的名稱即成為這一年的"歲名"。例如,木星運行到"星紀"次,該年就稱為"歲在星紀"。
  2. 與地支、太歲關聯: 為使用方便,古人又假想了一個與歲星運行方向相反的天體"太歲"(亦稱"歲陰"、"太陰"),并配以十二辰(子、丑、寅、卯...)。太歲每年所在辰位也有對應的名稱(如攝提格、單阏等),這些名稱也常被泛稱為"歲名"。如《爾雅·釋天》詳細記載了這套系統:"太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阏..."。
  3. 紀年功能: "歲名"主要用于先秦至漢初的文獻中标記年份,如《史記·曆書》和《史記·天官書》中就有大量使用歲星或太歲位置(即歲名)來記載年份的例子。

"歲名"是中國古代天文學與曆法相結合的産物,特指歲星紀年法或太歲紀年法中所使用的年份名稱。它直接來源于對木星(歲星)運行周期的觀測,或與之對應的虛拟天體"太歲"的運行位置,是理解先秦兩漢時期曆史文獻紀年方式的重要概念。

主要參考來源:

  1. 《爾雅·釋天》 (中國最早的辭書之一,系統記載了歲陽、歲陰名稱):其"太歲"條目是記載歲名體系最經典的文獻依據。可參考中華書局出版的《爾雅義疏》或上海古籍出版社《爾雅注疏》。
  2. 《史記·天官書》/《史記·曆書》 (西漢司馬遷著):提供了歲星紀年法的實際應用案例和曆史背景。可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
  3. 《說文解字》 (東漢許慎著):對"歲"字本義的權威解釋。可參考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
  4. 《漢語大詞典》 (大型權威語文辭書):對"歲名"詞條有明确釋義,通常引證《爾雅》和《史記》。可查閱上海辭書出版社或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版本。
  5. 王力《古代漢語》 (通論部分):在講解古代天文曆法知識時,會系統介紹歲星紀年與歲名。可參考中華書局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

“歲名”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個主要角度解釋,結合不同來源的考據:

一、古代對“年”的别稱

根據《爾雅·釋天》記載,“歲名”指不同朝代對“年”的稱呼差異:夏代稱“歲”,商代稱“祀”,周代稱“年”,唐虞時期稱“載”。例如:“夏曰歲”源于古人觀測歲星(木星)運行周期,因其約12年繞天一周,故以“歲”紀年。

二、幹支紀年的年名

在幹支紀年體系中,“歲名”特指用天幹地支組合标記的年份名稱,如甲子年、乙丑年等。清代學者夏炘在《學禮管釋》中提到《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中已有相關記載,魯迅也曾在考據墓志銘時通過“歲名”推斷刻石年代。

補充說明

  1. “歲”的廣義:甲骨文中“歲”最初與祭祀相關,後衍生出時間單位(年)、年齡、收成等含義。
  2. 現代用法:部分現代語境下,“歲名”可能被引申為“年齡的代稱”,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支撐,多見于口語化表達。

建議需要學術引證時,優先參考《爾雅》《左傳》等古籍原文,或近現代學者的考據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逼索不懷布景不抟猜阻茶話尺地抽諷藂殘代漏龍調集蝶绡鼎折覆餗鬥盆訛人耳門法鉢法令翻車魚風箒該班幹策策幹柴烈火綱商格澀候騎虎變龍蒸颒面翦錢郊保警卡金華夫人盡年矜僞九些寄足鈞修廊屋露跣緑蒙蒙美箭門帏匹馬北方錢貫汽車渡船情厚窮鬼曲摺勝券聖顔舒服水髩叔孫苔箋騰突通訊員退士托公行私外子下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