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寄信的意思、寄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寄信的解釋

(1).遞送書信。 唐 賈島 《題朱慶馀所居》詩:“寄信船一隻,隔鄉山萬重。”《七俠五義》第五九回:“ 金 令又要托 包興 寄信一封, 包興 一一應允。”

(2).現代多通過郵局遞送。 曹禺 《日出》第二幕:“這兩天就沒見着他個影子。打電話,寄信,我親自去找他,他都是不在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寄信,指通過郵政系統将書信或文件傳遞至指定收件人的行為。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釋義,“寄”意為“托付,傳遞”,“信”指“書信或信息載體”,合稱即表示“委托郵遞機構投遞書信”。

從詞源學分析,“寄信”一詞可追溯至漢代郵驿制度。《漢語大詞典》記載,秦漢時期已出現“郵傳”體系,民衆将簡牍文書“寄付驿使”傳遞,此為“寄信”的早期形态。唐代杜甫《春望》中“家書抵萬金”的描述,印證了古代寄信作為主要通信方式的社會功能。

現代漢語中該詞包含三層語義:

  1. 物理傳遞:通過郵局寄送實體信件,需完成書寫、封裝、貼票、投遞等标準化流程
  2. 信息委托:延伸指代為他人傳達重要信息,《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特别強調其“第三方中介傳遞”屬性
  3. 情感載體:在文學語境中常象征思念的傳遞,如錢鐘書《圍城》中“寄信如同寄心”的比喻

隨着電子通信發展,傳統寄信行為已演變為包含EMS、挂號信、明信片等多元化郵政服務。國家郵政局2024年數據顯示,我國年均平信寄遞量仍保持2.4億件規模,證明其作為基礎通信方式仍具社會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寄信”是指通過郵政系統将書信或文件傳遞到指定收件人手中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流程

    • 書寫信件:在信紙或明信片上撰寫内容,裝入信封。
    • 填寫信息:在信封上寫明收件人姓名、詳細地址(含郵編)及寄件人信息。
    • 支付郵資:根據信件重量、類型(平信/挂號信)和目的地購買并粘貼郵票。
    • 投遞:将信件投入郵筒或交至郵局窗口,由郵政人員分揀、運輸并派送。
  2. 注意事項

    • 國際信件需遵守海關規定,可能需填寫報關單。
    • 重要文件建議使用挂號信或快遞服務,可追蹤物流并需收件人籤收。
    • 郵資不足可能導緻信件被退回或延遲。
  3. 現代發展
    隨着電子通信普及,傳統寄信逐漸減少,但仍有正式文件(如法律文書、賀卡)或偏遠地區依賴郵政服務。部分國家推出電子郵票、線上預約取件等數字化服務。

若需實際操作指導(如郵資計算、禁寄物品列表),建議咨詢當地郵政官網或櫃台。

别人正在浏覽...

報失播德常隸瘛瘲創歷觸諱打脊吊棺洞辟蛾緑飛碟逢場遊戲風聞奮舋佛幡俘擄改轅易轍泔淡剛體貴赤咍籲蚝房後幅活期翦棄驕溢接物經緯萬端驚霰積羞成怒拘耆寬徇郎闱曆朝聖訓吏讀式離魂磷磨留空緑駬美術片密秘墓石暖瓶青标秋菜曲枉認影迷頭軟刀子儒素颡推之履失歡耍弄屬請梳頭媽子祀竈日通個通健同耆武秀才攜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