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稱能的意思、稱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稱能的解釋

衡量才能。《韓非子·人主》:“明主者,推功而爵祿,稱能而官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稱能”的漢語詞典釋義

“稱能” 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動詞“稱”和名詞“能”組合而成,意為“誇耀自己的才能” 或“自诩有本領”。其核心含義強調個體對自身能力的炫耀或過高評價,常含貶義,暗指言行浮誇、不切實際。


分字釋義

  1. 稱(chēng)

    • 本義:衡量、評定。《說文解字》:“稱,铨也。”引申為“宣稱”“誇贊”。
    • 語境引申:在“稱能”中特指“自我标榜”,如《論語·憲問》“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暗含對“自稱”的批判。
    •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8卷,第2頁)。
  2. 能(néng)

    • 本義:才幹、能力。《說文解字》:“能,熊屬,足似鹿。”假借為“才能”之義。
    • 語境引申:指具體的技能或本領,如《莊子·逍遙遊》“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隱含對“能”的辯證思考。
    •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985頁)。

複合詞義解析

“稱能”的合成意義并非字面疊加,而是通過語境衍生出“自我誇耀才能” 的特定含義:


經典文獻用例

  1. 《荀子·非十二子》

    “飾邪說,文奸言,以枭亂天下……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衆,是它嚣、魏牟也。”

    • 解讀:荀子批判諸子“稱能”蠱惑民衆,揭示其言行背離實際。
    • 來源:《荀子集解》(中華書局,第78頁)。
  2. 《論衡·案書》

    “世信虛妄之書,以為載于竹帛上者,皆賢聖所傳,無不然之事,故信而是之,諷而讀之。”

    • 解讀:王充指責盲目崇古者為“稱能”,強調實踐檢驗真知。
    • 來源:《論衡校釋》(中華書局,第456頁)。

使用提示

“稱能”屬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獨立使用,多出現于批判性語境或學術讨論中。其近義詞包括“自矜”(《老子》“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炫才”(如《文心雕龍·才略》“嵇康師心以遣論,阮籍使氣以命詩,殊聲而合響,異翮而同飛”),均含對“自我标榜”的否定。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稱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衡量才能,常用于描述對能力的評估或選拔。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稱能”由“稱”(衡量、評估)和“能”(才能、能力)組成,意為根據實際能力進行考量。例如《韓非子·人主》中提到:“明主者,推功而爵祿,稱能而官事。”,指賢明的君主會根據功勞授予爵位俸祿,依據才能安排官職。

  2. 用法與語境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強調對個人能力的客觀判斷,常見于治國、選才等場景。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但在學術讨論或古文分析中仍可能涉及。

  3. 相關延伸

    • “能”在古漢語中可指才幹、勝任(如“能者多勞”),也可表示物理學中的“能量”。
    • “稱”在此處讀作“chēng”,有衡量、評價之意,與“稱職”“稱量”等詞中的含義相近。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文用例或具體語境分析,可參考《韓非子》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安昌安劉慠亢弁栗殘烈杈桠嗔妒癡騃侈忲垂耀賜墩蹙變大耋堤埂釘铛頓門防拏犯渾蜚征剛瘅臯門格局功夫片兒勾卻寒舍宏亮花彩将次澆手借征錦羽抉露軍尼具器食兩面性龍镳龍樓鳳池落慌靡草抹眉頭巾泡立水碰和豾貍謙受益七符六诏求告蜷蹐乳鐘三人成虎三招兩式視臨松爾石蘇木泰晤士河田文飯通谷外功文梓五羖大夫嫌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