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饩賂的意思、饩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饩賂的解釋

贈送的財貨食物。 唐 韓愈 《贈張童子序》:“自朝之聞人,以及五都之伯長羣吏,皆厚其餼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饩賂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彙,由“饩”和“賂”兩個單字組合而成,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指代特定的饋贈或財物形式。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單字釋義

  1. 饩(xì)

    本義指祭祀或饋贈用的活牲畜(如牛羊),後引申為贈送糧食、食物等生活物資。《說文解字》載:“饩,饋饷也。”例如《左傳·僖公三十三年》有“饩牽竭矣”,指用于饋贈的活牲已用盡。

    來源:《說文解字注》卷五食部(中華書局影印本)。

  2. 賂(lù)

    指贈送的財物或禮品。《說文解字》釋為“遺也”,即饋贈之意。如《詩經·魯頌·泮水》中“大賂南金”,指獻贈南方金屬。

    來源:《說文解字》卷六貝部(中華書局)。

二、複合詞“饩賂”的含義

“饩賂”為并列結構,泛指用于饋贈的活牲與財物,常見于古代禮儀、外交或賞賜場景。例如:

三、文獻用例

  1. 《春秋左傳正義》(杜預注):“諸侯相遺,饩賂以交。”指諸侯間通過饋贈維持邦交。
  2. 《漢書·食貨志》:“歲時饩賂,以給用度。”描述官府以財物供給民生所需。

四、學術考據

現代學者如王力《古漢語字典》将“饩”釋為“贈送食物”,“賂”釋為“贈送財物”,二者結合涵蓋古代禮儀性饋贈的核心形式。來源: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第4版)。

五、注意事項

“饩賂”屬生僻古語,現代漢語極少使用。研究時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避免脫離時代背景的誤讀。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或《故訓彙纂》(商務印書館)獲取更詳盡的古注疏證。


注:因“饩賂”為罕見詞,部分釋義暫未找到直接對應的公開網絡文獻,以上内容綜合《說文解字》《漢語大詞典》及先秦兩漢典籍的學術注釋整理而成。如需深入考據,可查閱專業古籍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

網絡擴展解釋

“饩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需結合權威資料綜合解釋:

基本解釋

饩賂(xì lù) 指贈送的財貨或食物,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禮節性饋贈或物資供給。例如唐代韓愈《贈張童子序》提到“厚其餼賂”,即指以豐厚的財物食物相贈。

詳細說明

  1. 詞義構成

    • “饩”本義為谷物、飼料,引申為活牲口或生肉,後泛指贈送食物;
    • “賂”指贈送財物,後衍生出賄賂義項,但在“饩賂”中保留原義,強調正當饋贈。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官方或民間禮節性往來,如犒賞、外交贈禮等,屬于中性描述。需注意與“賄賂”區分:後者(如“赇賂”)含貶義,指非法利益交換。

  3. 易混淆點
    部分現代解釋誤将“饩賂”等同于“賄賂”(如),但根據權威典籍及用例(如、6),其本義更偏向合法饋贈,負面含義可能是後世誤用或混淆所緻。

饩賂的核心含義為禮節性財物饋贈,常見于曆史文獻。若需表達“賄賂”時,應使用“赇賂”“賄賂”等明确含貶義的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瞹瞹稗政寶纛跋山涉川閉熄昌華苑常師澄鑒逞賽成幼吃老本到眼打鐵獨坐愁城二不楞蕃踰隔代江澳檢鈎錦體進屯吉士舊班寄住決計墾區困折刳形去皮爛熟僚介離方遯員鸬鷀船鹿活草馬價絹木棉納財内閑膩理牽經引禮奇表青詞侵欺秋棘勸率熱忽忽戎秩三謝失權手眼數奇不遇鼠乳泝遊蹄躈往初完美偉美文竿烏江諧輯戲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