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唵叭香 ”。
“唵吧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唵叭香”相同,主要用于指代一種傳統香料。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唵吧香”是“唵叭香”的異體寫法,屬于香名。其拼音為ǎn bā xiāng,注音符號為ㄢˇ ㄅㄚ ㄒㄧㄤ。
來源與制作
這種香以膽八樹(或作“笃耨香樹”)的果實榨油制成,具有辟除惡氣的作用,因此也被稱為“膽八香”。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木一·笃耨香》中對此有記載。
文學與曆史用例
清代小說《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提到:“丫頭們又拿了個手爐,燒了塊炭,抓了一把唵吧香燒着。”,說明它在古代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場景。
相關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植物學背景或古籍中的具體描述,可參考《本草綱目》相關章節或文學作品的注釋。
《唵吧香》是一個常見的佛教用語,具有祈禱和祝福的含義。在佛教中,唵(ōm)是一種特殊的音節,被視為蘊含着宇宙的力量和智慧;吧(bā)是結界的意思,用于保護人們免受邪惡和不幸的侵害;香(xiāng)是一種常見的供奉物,被認為可以淨化身心,增加正能量。
《唵吧香》這個詞的部首分别是口和香,拆分後的筆畫分别是8畫、5畫和9畫。
《唵吧香》這個詞源于梵文,在漢語中成為佛教常用詞彙。在繁體中文字形保持不變,仍然是「唵吧香」。
在古代漢字中,沒有「吧」這個字,代表結界的字通常是「罷」或「跋」,用于表達保護的含義。因此,在古代文獻中,「唵罷香」或「唵跋香」可能被用來替代現代用法的「唵吧香」。
1. 隨着佛教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誦唱「唵吧香」,以祈求心靈的甯靜和平安。
2. 在寺廟裡,香火缭繞,僧侶們默誦着「唵吧香」,為世間衆生祈福祝福。
唵誦、唵念、香火、香爐、吧台、吧唧
祈福、祝福、禱告、念經、誦經
啼哭、詛咒、堕落、邪惡、痛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