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編録的意思、編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編録的解釋

(1).依次著錄之文。《後漢書·祭祀志上》:“曾謂 泰山 不如 林放 ,何事污七十二代之編録!”

(2).編集著錄。《南史·孔休源傳》:“時 周捨 撰《禮疑義》,自 漢 魏 至于 齊 梁 ,并皆搜采, 休源 所有奏議,鹹預編録。” 唐 範摅 《雲溪友議》卷九:“ 元公 與 袁氏 琴瑟和諧,亦房帷之美也。餘故編録之。” 宋 曾鞏 《英宗實錄院申請劄子》:“臣僚之家,亦許親族編録,經所在官司繳進,不得虛飾事節。”

(3).指編集著錄之書。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劉景文夢代晉文公》:“ 景文 晚歲,常夢與 晉文公 神交,夢中酬唱甚多,家有編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編録”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iān lù,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三層含義:

  1. 依次著錄之文
    指按照一定順序整理和記錄的文獻或文書。例如《後漢書·祭祀志上》中提到“何事污七十二代之編録”,這裡的“編録”即指曆代祭祀文獻的系統記錄。

  2. 編集著錄
    表示對資料進行收集、編輯和歸納的行為。例如《南史·孔休源傳》記載其奏議被“鹹預編録”,說明這些材料被整理收錄。這一含義也體現在《漢書·藝文志》中,指古代官府對文書檔案的編纂工作。

  3. 指編集著錄之書
    可代指經過系統整理後形成的書籍或文獻合集。如宋代何薳提到劉景文的家有“編録”,即指其與晉文公酬唱内容的彙編文本。

補充信息:

如需具體古籍例句或更詳細的演變脈絡,可參考漢典及《南史》《後漢書》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編録》:解釋、拆分、來源及相關用法 段落1:解釋

《編録》是中國漢字詞語,表示整理記錄信息的行為。這個詞通常用于形容将散亂的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并進行適當的記錄。

段落2:拆分部首和筆畫

《編録》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第一個字“編”是以“網”字旁為部首,由11劃組成;第二個字“録”是以“金”字旁為部首,由16劃組成。

段落3:來源與繁體

《編録》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最早見于《周易·繫辭傳》:“夫爻輯編目紀綱,錄天象也。”在繁體中,這個詞寫作《編錄》。

段落4: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中國,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對于《編録》這個詞來說,古代的寫法為《編錄》。雖然字形略有差異,但仍傳承至今。

段落5: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編録》的例句:

段落6: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通過詞義相近或反義的詞語,我們可以進一步加深對《編録》的理解。以下是一些相關詞彙:

希望這些信息能幫到你!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