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稱丈夫的亡母。《國語·魯語下》:“吾聞之先姑曰:‘君子能勞,後世有繼。’” 韋昭 注:“夫之母曰姑,殁曰先姑。”《後漢書·桓帝紀》:“遠覽‘復子明辟’之義,近慕先姑歸授之法。”
“先姑”是古代漢語中的稱謂詞,具體釋義如下:
指丈夫已故的母親(即亡夫的母親)。這一稱謂在古文獻中常用于對逝者的尊稱。
該詞多用于古文研究或曆史文獻解讀,現代口語中已極少使用。
先姑(xiān gū)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先姑的部首是"女",部首的意思是女性。先姑的筆畫是5畫。
先姑一詞由普通話構成,沒有特定的來源。它的繁體字形為"先姑"。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先姑的部首"女"古時也稱為"女兒",表示女性。古代寫法中,女部字在先姑中的位置稍微偏下一點,與較為現代的寫法略有不同。
1. 平時我和先姑關系非常好,我們經常一起出去玩。
2. 她是我最親愛的先姑,我一直尊敬她。
與先姑相關的組詞有:先姑娘(指對方母親的妹妹)、先姑父(指對方母親的姐夫)等。
和先姑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堂姑、姑奶奶、姑母等。
與先姑意思相反的詞語是"侄女",指的是對方女性長幼關系中低于自己的女性親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