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gree on]∶共同計議;協商
(2) [agreement;accord;concord]∶經過談判、協商而制定的共同承認、共同遵守的文件
(1).共同計議;協商。《隋書·律曆志中》:“二人協議,共短 孝孫 。” 宋 無名氏 《儒林公議》卷上:“ 弼 ( 富弼 )與 韓琦 協議,制以三年為率,不得復有幹請。” 田漢 《盧溝橋》第四幕:“軍長為着保持和平,還是委屈求全跟敵人協議,彼此撤兵。”
(2).統一意見。 宋 崔公度 《感山賦》:“同德一心,齊力協議。”
(3).經過談判、協商而制定的共同承認、共同遵守的文件。《新華文摘》1981年第8期:“根據協議,停戰線将以……實際控制線來劃。”
(4).泛指雙方經協商取得的一緻意見。《人民文學》1981年第8期:“她從知青點參軍後,和父親達成過協議,對自己的出身絕對保密。”
“協議”的漢語詞典釋義詳解
在漢語中,“協議”是一個常用且重要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核心層面進行闡釋:
一、作為名詞:共同商定的條款或文件
指雙方或多方經過協商、讨論後,就某一事項達成一緻意見而形成的正式約定或書面文件。這類文件通常具有法律或道義上的約束力,明确各方的權利與義務。
二、作為動詞:協商達成一緻(較少用)
指通過商議取得一緻意見的過程,此時詞義與“協商”“議定”相近,但現代漢語中更常用作名詞。
參考資料
釋義:① 名詞:國家、政黨或團體間經過談判、協商後取得的一緻意見。② 動詞:協商。
釋義:① 經過談判、協商後制定的共同遵守的條款。② 特指國家間的條約、協定等正式文件。
(注:因權威詞典暫無官方線上版本,此處标注紙質版來源。如需網絡參考,可查閱教育部直屬的漢典網(zdic.net)或中國語言文字網(www.china-language.edu.cn)相關詞條。)
“協議”一詞在不同領域有不同含義,以下是主要解釋:
1. 法律與商業領域 指雙方或多方通過協商達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約定,明确權利義務關系。例如:
2. 計算機與通信領域 指設備或程式之間數據交換的規則标準:
3. 日常用語 泛指非正式的約定或共識,如口頭達成的合作意向、團隊内部的工作流程約定等。
詞源解析 該詞由"協"(共同)+"議"(商議)構成,字面含義為「共同商議形成的約定」,最早見于《史記·平準書》中關于經濟契約的記載。
相關概念辨析
若需特定領域(如某法律條款/技術協議)的詳細解讀,建議補充具體場景說明。
闇昧拜望班駁陸離貝多羅撥蠟勃谿草率行事長飙蟬露熾灼賜赉催徵惔怕耳屋紛冗副乘覆沓港洞弓車恒教紅豆相思歡诽黃绶夾和降低角蟲焦飯袷衫诘鞠金四開疾早闿張林塘立行龍跳虎卧煤頭紙媚眼明察秋毫迷你鬧天宮辟谷平心持正清班青骊輕敲緩擊窮九起早貪黑趨炎附熱傘簳三葷五厭上瘾手長鷞鸠耍拳嘶風調準無氣無力誣妄小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