鷞鸠的意思、鷞鸠的詳細解釋
鷞鸠的解釋
(1).鷹的别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禽三·鷹》:“其性爽猛,故曰鷞鳩。”
(2).官名。相傳為古帝 少皞氏 置,掌司寇職。《左傳·昭公十七年》“爽鳩氏,司寇也” 晉 杜預 注:“鷞鳩,鷹也。鷙,故為司寇,主盜賊。”《唐律疏議·名例序》:“鷞鳩筮賓於 少皥 ,金政策名於 顓頊 。”
詞語分解
- 鷞的解釋 鷞 ā 古同“鸘”。 筆畫數:; 部首:鳥; 筆順編號:
- 鸠的解釋 鸠 (鳩) ū 鳥,鸠鴿科部分種類的統稱:鸠形鹄面(形容人因饑餓而很瘦的樣子)。鸠杖(古代頭上刻有鸠形之杖,年始七十者,由政府授給)。 聚集:鸠合(亦作“糾合”)。鸠集(亦作“糾集”)。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鷞鸠”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動物别名
- 指鷹類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禽三·鷹》中提到:“其性爽猛,故曰鷞鸠。” 這裡的“鷞鸠”是鷹的别稱,強調其兇猛特性。
二、古代官名
- 司寇職的象征
據《左傳·昭公十七年》記載,“爽鸠氏,司寇也”,晉代杜預注釋為:“鷞鸠,鷹也。鷙,故為司寇,主盜賊。” 古代少皞氏以“鷞鸠”命名掌管刑獄的官職,取其威嚴、公正之意。
- 文獻中的引用
《唐律疏議·名例序》中也有提及:“鷞鸠筮賓於少皥,金政策名於颛顼。” 進一步印證其與古代職官制度的關聯。
三、其他說明
- 字形與讀音
“鷞”讀作shuāng,“鸠”為jiū,需注意與“鳲鸠”(布谷鳥)、“鷽鸠”(斑鸠)等相近詞彙區分。
- 文化内涵
該詞多用于古籍,既體現動物特性,也承載古代職官制度的象征意義。
建議結合《本草綱目》《左傳》等原文進一步考證細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鷞鸠》的意思
《鷞鸠》(shuāng ji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一對鳥類叫聲悲切、高亢的鳥對。
拆分部首和筆畫
鷞鸠的部首是鳥,共有15個筆畫。
來源
《鷞鸠》最早出現在《爾雅·釋異》一書中。
繁體
《鷞鸠》的繁體寫法為「雙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鷞鸠》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太大差異。
例句
1. 園中的鷞鸠翩翩起舞,叫聲清脆動聽。
2. 我家後院常常有一對鷞鸠盤旋飛翔,給人一種甯靜而美麗的感覺。
組詞
鷞情:形容鳥類的情感。
鷞語:指鳥類的叫聲。
近義詞
鴛鴦:形容夫妻恩愛、形影不離。
鶴立:形容人或事物高大挺拔、突出。
反義詞
孤雁:形容鳥類獨自一隻、與衆不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