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連綿”
亦作“ 聯緜 ”。連綿。接連不斷。《文選·王褒<洞箫賦>》:“聯緜漂撇,生微風兮。” 張銑 注:“聯緜,不絶也。” 隋 江總 《大6*莊嚴寺碑》:“木密聯綿,香泥繚繞。” 唐 白居易 《病假中龐少尹攜魚酒相過》詩:“宦情牢落年将暮,病假聯緜日漸深。”《醒世恒言·隋炀帝逸遊召譴》:“時舳艫相繼,連接千裡,自 大梁 至 淮 口,聯綿不絶。” 魯迅 《彷徨·祝福》:“我在蒙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聯綿不斷。”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聯綿漢語 快速查詢。
“聯綿”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層含義,結合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聯綿”同“連綿”,指事物連續不斷、延續不絕的狀态。例如:
在漢語語法中,“聯綿”常與“字”或“詞”組合為“聯綿字/詞”,特指雙音節單純詞,需滿足以下特點:
“聯綿”既可描述事物連續性,也用于語言學指代特殊的雙音節單純詞。如需更多例證或分類細節,可參考權威詞典或語言學資料。
聯綿(lián mián)是一個表示持續不斷、接連不斷的意思。它形容事物連綿不絕,不間斷地延續。
聯綿的部首是纟(纟為絲字旁),共有10個筆畫。
聯綿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蒹葭》一詩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其中的“所謂伊人,”意為在二人之間聯為一體,形成一個詞組。後來,“所謂伊人”逐漸演變為“聯綿”,表示兩個或多個事物之間緊密相連。
聯綿的繁體字為「聯綿」。
在古代漢字中,聯綿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說文解字》中的寫法為「纍綿」,其中纍(lěi)意為纏繞,綿(mián)意為綿長。這種寫法更加強調長久、持續的含義。
1. 這個小鎮靠近一條聯綿起伏的山脈。
2. 雨後,田野上的小溪源源不斷地聯綿流淌。
聯綿不絕、連綿起伏、紛紛揚揚、綿綿不絕
連綿、連連不斷、源源不斷
中斷、間斷、終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