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砧的意思、楚砧的詳細解釋
楚砧的解釋
楚 地搗練的砧杵之聲。 唐 曹松 《題湖南嶽麓寺》詩:“此地良宵月,秋懷隔 楚 砧。”
詞語分解
- 楚的解釋 楚 ǔ 落葉灌木,鮮葉可入藥。枝幹堅勁,可以做杖。亦稱“牡荊”。 古代的刑杖,或學校撲責學生的小杖:捶楚。夏楚。楚掠(拷打)。楚撻(拷打)。 中國春秋時國名:楚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
- 砧的解釋 砧 ē 捶、砸或切東西的時候,墊在底下的器具:砧闆。砧子。 形狀和作用像砧子的:砧骨(聽骨之一)。砧木。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楚砧”是一個古典文學中的意象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楚砧”指楚地搗衣的砧杵聲,即古代婦女用砧杵捶打衣料時發出的聲響。該詞常用于描繪秋夜懷遠或思鄉的場景,帶有寂寥、清冷的意境。
字義解析
- 楚:指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地域(今湖南、湖北一帶),後引申為南方特定文化意象。
- 砧:搗衣石,即古代洗衣時捶打布帛用的石闆,常與“杵”搭配使用。
文學出處與用法
唐代詩人曹松在《題湖南嶽麓寺》中寫道:“此地良宵月,秋懷隔楚砧。”
此處“楚砧”既指地理上的楚地搗衣聲,又通過秋夜砧聲的斷續,暗含遊子與故鄉的隔閡,渲染孤寂之情。
文化背景
古代搗衣多在秋季(為冬季備衣),砧聲常與羁旅、思婦等主題關聯。例如:
- 李白《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楚砧”作為地域化表達,更強化了南方秋夜的特定意境。
“楚砧”是古典詩詞中通過聲音傳遞情感的典型意象,結合了地域特征(楚地)、勞作場景(搗衣)和季節氛圍(秋夜),多用于表達懷舊、孤寂或離别之情。
網絡擴展解釋二
《楚砧》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楚砧,是一個綜合性的漢字詞語,意為漢族傳統樂器之一,又稱為“木魚”。它是一種用來敲打節拍的樂器,形狀像一個小木槌,在音樂演奏、舞蹈表演等場合中被廣泛使用。
拆分部首和筆畫:《楚砧》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木”和“石”,部首拆分後組成的筆畫數為6畫。
來源:《楚砧》這個詞是由“楚”和“砧”兩個字組合而成。其中,“楚”表示楚國,指古代曆史時期的楚國,而“砧”則表示砧闆或砧石,用來形容木魚樂器的形狀。
繁體:《楚砧》這個詞的繁體字為「楚砧」。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楚砧”通常采用蓋印法進行書寫,即将印面上刻有“楚砧”字樣的印章按在紙上,使字形顯示出來。
例句:小明在音樂課上敲擊着楚砧,為大家帶來了歡快的節奏。
組詞:楚砧器、楚砧聲、楚砧樂。
近義詞:木魚、梆子。
反義詞:無。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