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貌的意思、辭貌的詳細解釋
辭貌的解釋
言語和姿态。《後漢書·馬融傳》:“﹝ 馬融 ﹞為人美辭貌,有俊才。” 宋 曾鞏 《庫部員外郎知臨江軍範君墓志銘》:“治民者以立聲威為賢,交四方之賓客者,又往往嚮意於卑辭貌、煩饗燕贈送之禮,以其故能傾士大夫,以幹天下之譽。”
詞語分解
- 辭的解釋 辭 (辭) í 告别:告辭。辭訣。辭行。辭世。辭别。 不接受,請求離去:辭職。辭呈。 躲避,推托:不辭辛苦。辭讓。辭謝。推辭。 解雇:辭退。 同“詞”。 優美的語言:辭藻。修辭。 講話;告訴:“請辭于
- 貌的解釋 貌 à 面容:面貌。容貌。貌相。以貌取人。 外表的樣子:禮貌。貌合神離。道貌岸然。 外觀:全貌。 古書注解裡表示狀态、樣子,如“飛貌”指飛的樣子。 描繪,畫像:“命工貌妃于别殿”。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辭貌”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言語(辭)和姿态(貌)的結合,常用于描述人的整體言行表現。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構成拆分:
- 辭:指語言表達、文辭或言辭()。
- 貌:指儀态、外貌或舉止()。
- 合稱表示語言表達與行為儀态的結合,強調内外統一的修養()。
-
應用場景:
- 古代文獻中多用于評價人物的綜合素養,如《後漢書》記載馬融“為人美辭貌”,即稱贊其言辭和儀态俱佳()。
- 宋代曾鞏在墓志銘中批判官場中“卑辭貌”現象,指刻意用謙卑言辭和姿态迎合他人()。
二、延伸内涵
-
社會禮儀功能:
- 古人認為“辭貌”是交際中的重要工具,既需言辭得體,也需儀态莊重,體現對他人和場合的尊重()。
-
與個人修養關聯:
- 優秀“辭貌”常被視為德才兼備的體現,如馬融因“美辭貌”被贊有“俊才”()。
三、現代適用性
“辭貌”作為古漢語詞彙,現代較少使用,但其内涵可對應“言行舉止”或“溝通儀态”,適用于禮儀、文學或曆史研究領域。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後漢書》《曾鞏文集》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辭貌(cí mào)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人的言辭和表情。按照漢字的拆分規則,辭貌的部首是言字旁加上了一個卯字旁。它的總共有10個筆畫,包括了一橫、一豎、五撇和三捺。
辭貌一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據說最早出現在《爾雅》這本古籍中。在繁體字中,辭貌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差異。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辭貌的書寫方式略有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它的寫法是“辭貌”(辭字的舊字形是“辭”),而在隋唐時期的嶽陽樓刻石中則寫作“辭貌”。這充分說明了漢字書寫形式在不同曆史階段的變化。
以下是一些辭貌的例句:
1. 他的辭貌真實而動人。
2. 她通過改變辭貌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3. 學會控制辭貌是一種重要的社交技巧。
一些與辭貌相關的詞語包括:
1. 語态:指說話的态度或情緒。
2. 表情:指臉部肌肉和眼睛的變化,用于表達情感。
3. 笑容:指面部的微笑表情。
反義詞是與辭貌相反的詞語,例如:
1. 寡言:指話語不多,不善言辭。
2. 面無表情:指面部沒有明顯的感情表達。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