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鞋幫上用以系扣的物件。 沙汀 《開會》:“他身材不高,衣着樸素,足下穿着一雙附有鞋襻的家制布鞋。”
“鞋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以下方面具體解析:
1. 基本定義
鞋襻(xié pàn)指鞋幫上用于系扣的部件,通常指固定鞋子的布帶、扣眼或搭扣結構。例如老式布鞋或某些傳統款式的鞋子會在鞋面設計布帶,通過打結或扣合來調節松緊。
2. 結構與功能
3. 實際用例
作家沙汀在《開會》中描述人物衣着時提到:“足下穿着一雙附有鞋襻的家制布鞋”,生動體現了鞋襻在日常穿着中的實用性和傳統設計特點。
4. 現代應用
如今鞋襻多見于中式布鞋、舞蹈鞋等特定鞋類,部分現代鞋款(如樂福鞋的金屬扣)也保留了類似功能,但材質和設計更趨多樣化。
鞋襻是指鞋子上部與鞋底相連接的部分,也被稱為鞋面。它通常是由布料、皮革或其他材料制成,目的是為了保護腳在鞋内的舒適度和安全。
根據《康熙字典》,鞋襻的拆分部首是“革”,拆分筆畫是12畫。
鞋襻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的出處可以追溯到《爾雅》中。在古代,鞋襻的制作多使用革料,所以将它的拆分部首設為“革”。
鞋襻的繁體字為「鞋襻」。
鞋襻的古時候漢字寫法是「鞋襮」。
1. 她在婚禮上穿着一雙漂亮的高跟鞋,鞋襻上鑲嵌着精美的珠飾。
2. 這雙鞋的鞋襻非常柔軟,讓我感覺非常舒適。
1. 鞋底 2. 鞋帶 3. 鞋跟 4. 鞋頭 5. 鞋墊
鞋面
鞋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