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莽式的意思、莽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莽式的解釋

滿 族歌舞名。 清 吳振臣 《甯古塔記略》:“ 滿洲 人家歌舞名曰莽式,有男莽式、女莽式,兩人相對而舞,旁人拍手而歌,每行於新歲或喜慶之時。上於太廟中用男莽式。”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二:“本朝歲暮将祭享,選内大臣打莽式,例演習於禮曹,其氣象發揚蹈厲,蓋公廷萬舞之變态也。王公貴戚,於新正競引之以相戲樂,其态婉孌柔媚,或令婦女為之,此又莽式之一變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莽式"是漢語中具有曆史内涵和地域特色的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作為滿族傳統舞蹈的專稱 清代文獻中,"莽式"(亦作"莽勢")指滿族傳統筵宴舞蹈。據《中國舞蹈大辭典》記載,該舞蹈源于滿族薩滿祭祀儀式,後演變為節慶表演形式,特點為舞者成雙數,通過揚手、擺臂等動作展現騎射民族的豪邁氣質。康熙年間《柳邊紀略》描述其"舉一袖于額,反一袖于背,盤旋作勢",印證了舞蹈的獨特韻律。

二、方言中的行為狀态描述 在北方方言體系中,"莽式"可形容粗率的行為方式。《北京方言詞典》收錄該詞,釋義為"動作幅度大而不講究儀态",如"他走路莽式莽式的,碰倒了好幾個凳子"。此用法常見于口語表達,體現對行為粗疏的輕微批評。

注:因平台限制未展示具體文獻鍊接,上述《中國舞蹈大辭典》《北京方言詞典》等均為國内權威出版機構刊行的專業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莽式”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滿族傳統舞蹈(主要含義)

  1. 基本定義
    莽式是清代滿族傳統歌舞形式,滿語稱“瑪克式”(音譯),常用于宮廷宴會或重大節日慶典,分男莽式、女莽式兩種類型。

  2. 表演形式

    • 舞蹈動作粗犷有力,以騎士步為主,體現滿族尚武傳統。
    • 表演時一人領唱,衆人以“空齊”和聲呼應,故又稱“莽式空齊舞”。
    • 結構為“九折十八式”,包含九段舞蹈和十八種動作,如“起式”“穿針”等。
  3. 文化意義
    該舞蹈反映了滿族的生産方式、宗教信仰及風俗習慣,是滿族曆史文化的縮影。

二、其他含義(較少見)

部分文獻中,“莽式”被解釋為“莽撞、魯莽的做法”,但此用法在現代漢語中罕見,且權威來源多指向舞蹈含義。


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若涉及民族文化、舞蹈領域,通常指滿族傳統歌舞;若描述行為态度,可能為引申比喻。建議參考清代文獻或滿族文化研究資料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阿尼悲天憫人别隝不屑一顧餐柴鸱鸠黜昏啟聖淳孝黨翼丹霄路締約動遷敦直頓足捩耳風趨甘甘根須痯痯光域荷賴蘅臯鴻豹畫礎荒缪滑脫虎冠翚甍昏花解印绶津遣窘束畸胎卷雲決死厥症句指課率壘和羅捕買虛厖褫瞢眊目眩頭暈撲天蓋地嶔岑山傾陂傾企軟叽咯托撒風沈郁沈滞水擊書鎮泰鴻胎卵太守桃三李四填海香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