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滿 族歌舞名。 清 吳振臣 《甯古塔記略》:“ 滿洲 人家歌舞名曰莽式,有男莽式、女莽式,兩人相對而舞,旁人拍手而歌,每行於新歲或喜慶之時。上於太廟中用男莽式。”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二:“本朝歲暮将祭享,選内大臣打莽式,例演習於禮曹,其氣象發揚蹈厲,蓋公廷萬舞之變态也。王公貴戚,於新正競引之以相戲樂,其态婉孌柔媚,或令婦女為之,此又莽式之一變耳。”
“莽式”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基本定義
莽式是清代滿族傳統歌舞形式,滿語稱“瑪克式”(音譯),常用于宮廷宴會或重大節日慶典,分男莽式、女莽式兩種類型。
表演形式
文化意義
該舞蹈反映了滿族的生産方式、宗教信仰及風俗習慣,是滿族曆史文化的縮影。
部分文獻中,“莽式”被解釋為“莽撞、魯莽的做法”,但此用法在現代漢語中罕見,且權威來源多指向舞蹈含義。
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若涉及民族文化、舞蹈領域,通常指滿族傳統歌舞;若描述行為态度,可能為引申比喻。建議參考清代文獻或滿族文化研究資料進一步考證。
《莽式》是指行事魯莽、粗暴、不顧後果的方式或風格。莽式的人常常缺乏理性思考,容易做出沖動的決策,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和意見。
《莽式》這個詞由“艹”和“式”兩個部首組成。其中,“艹”是草字頭,表示與植物相關,而“式”表示方式、風格。其中,“艹”的筆畫數為3,而“式”的筆畫數為6。
《莽式》一詞最早出現在《紅樓夢》這部中國古代經典小說中。《紅樓夢》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描繪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和人物的愛恨情仇。其中鐵檻寺小說中的一段描述了一個人行事魯莽而且沖動的場景,将這種行為方式稱為“莽式”。
《莽式》的繁體字為「莽式」。
在古代文獻中,「莽式」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通常的寫法是「莽式」。
1. 他的行動完全是莽式的,沒有經過任何思考。
2. 有時候,遇到問題,我們需要冷靜思考,而不是莽式行事。
3. 這個項目失敗了,主要是因為管理層采取了莽式的決策。
組詞:莽撞、莽漢、莽夫、莽勁。
近義詞:粗野、魯莽、沖動。
反義詞:細膩、謹慎、理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