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斜封的意思、斜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斜封的解釋

謂非朝廷正命封授(官爵)。 唐 張鷟 《朝野佥載》卷一:“ 景龍 中,斜封得官者二百人。” 宋 李上交 《近事會元·斜封》:“ 唐睿宗 景雲 元年八月,以 中宗 時官爵踰濫,因依妃主墨勅而受官者,時謂斜封,禁之。”《明史·錢一本傳》:“墨敕斜封,前代所患;密啟言事,先臣弗為。” 清 黃宗羲 《谥文靖朱公墓志銘》:“倘有故違僉論,出自斜封墨勅者,方為中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斜封”是中國古代政治術語,指通過非正規途徑授予官職或權力的行為,通常與權力濫用、裙帶關系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斜封”字面意為“傾斜的封授”,特指非朝廷正命封授的官爵。其核心在于君主或權貴繞過正規選拔程式,通過私密渠道(如墨敕、密啟)直接任命官員,導緻官職泛濫、吏治腐敗。


二、曆史背景與操作方式

  1. 起源與盛行時期
    該現象在唐代中宗時期(705-710年)尤為突出。韋後、安樂公主等權貴通過“墨敕斜封”(即用斜角封緘的敕書)直接授官,無需經過吏部審核。

  2. 具體操作

    • 任命文書(敕書)由後宮、公主等私遞至中書省,封口傾斜以示非正式,故稱“斜封”。
    • 此類官職多為買賣或人情交易,受封者常無實際才能。

三、影響與後續治理

  1. 社會問題
    斜封官泛濫導緻官員素質低下、機構臃腫。據記載,僅唐中宗時期就有200餘人通過斜封得官。

  2. 治理嘗試
    唐睿宗繼位後曾下诏廢除斜封官,但未能徹底根除,部分官職後期又被恢複。


四、文化意義

“斜封”成為後世批判任人唯親、吏治腐敗的象征。例如,明代學者黃宗羲在著作中以此警示權力濫用的危害。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細節,可參考《朝野佥載》《資治通鑒》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斜封 - 詞義解釋

《斜封》是一個漢字詞語,它表示對圖書或文件蓋的印章的安排以及封印的方式。通常情況下,蓋章的方式不是正直蓋在申請封印的表面上,而是略有傾斜地蓋在上面。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斜封》字由兩個部首組成:斤和卩。其中,斤是左邊的部首,表示“刀具”;卩是右邊的部首,表示“封印”。整個字共有11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斜封》的最早出現可以追溯到唐代。它的繁體字為「歲封」(斤部正中間的“斿”字變成了“歲”字),但在簡化字之後,繁體字逐漸在日常使用中被廢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字形和現代有所不同。《斜封》的古代寫法是「斬劈負」,筆畫相對更多,總共有15筆。

例句

1. 政府官員為了保護重要文件的安全,往往會對其斜封。

2. 這本古籍是由上千個小木塊拼合而成的,每一塊都有斜封。

組詞

1. 斜坡

2. 斜面

3. 斜正方形

4. 斜視

近義詞

傾斜,偏斜,歪斜,倚斜

反義詞

直封,平封,正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