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斜封的意思、斜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斜封的解释

谓非朝廷正命封授(官爵)。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 景龙 中,斜封得官者二百人。”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斜封》:“ 唐睿宗 景云 元年八月,以 中宗 时官爵踰滥,因依妃主墨勅而受官者,时谓斜封,禁之。”《明史·钱一本传》:“墨敕斜封,前代所患;密启言事,先臣弗为。” 清 黄宗羲 《谥文靖朱公墓志铭》:“倘有故违僉论,出自斜封墨勅者,方为中旨。”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斜封”是中国古代政治术语,指通过非正规途径授予官职或权力的行为,通常与权力滥用、裙带关系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斜封”字面意为“倾斜的封授”,特指非朝廷正命封授的官爵。其核心在于君主或权贵绕过正规选拔程序,通过私密渠道(如墨敕、密启)直接任命官员,导致官职泛滥、吏治腐败。


二、历史背景与操作方式

  1. 起源与盛行时期
    该现象在唐代中宗时期(705-710年)尤为突出。韦后、安乐公主等权贵通过“墨敕斜封”(即用斜角封缄的敕书)直接授官,无需经过吏部审核。

  2. 具体操作

    • 任命文书(敕书)由后宫、公主等私递至中书省,封口倾斜以示非正式,故称“斜封”。
    • 此类官职多为买卖或人情交易,受封者常无实际才能。

三、影响与后续治理

  1. 社会问题
    斜封官泛滥导致官员素质低下、机构臃肿。据记载,仅唐中宗时期就有200余人通过斜封得官。

  2. 治理尝试
    唐睿宗继位后曾下诏废除斜封官,但未能彻底根除,部分官职后期又被恢复。


四、文化意义

“斜封”成为后世批判任人唯亲、吏治腐败的象征。例如,明代学者黄宗羲在著作中以此警示权力滥用的危害。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细节,可参考《朝野佥载》《资治通鉴》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斜封 - 词义解释

《斜封》是一个汉字词语,它表示对图书或文件盖的印章的安排以及封印的方式。通常情况下,盖章的方式不是正直盖在申请封印的表面上,而是略有倾斜地盖在上面。

拆分部首和笔画

《斜封》字由两个部首组成:斤和卩。其中,斤是左边的部首,表示“刀具”;卩是右边的部首,表示“封印”。整个字共有11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斜封》的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唐代。它的繁体字为「歲封」(斤部正中间的“斿”字变成了“歲”字),但在简化字之后,繁体字逐渐在日常使用中被废弃。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字形和现代有所不同。《斜封》的古代写法是「斬劈负」,笔画相对更多,总共有15笔。

例句

1. 政府官员为了保护重要文件的安全,往往会对其斜封。

2. 这本古籍是由上千个小木块拼合而成的,每一块都有斜封。

组词

1. 斜坡

2. 斜面

3. 斜正方形

4. 斜视

近义词

倾斜,偏斜,歪斜,倚斜

反义词

直封,平封,正封

别人正在浏览...

白驹过郤半径半菽逼摄不斩尘笼鸱夷子垂顾春节达尔马提亚海岸惮惮道德原则打野鷄鼎脚第三种人都总管方舆非李非桃诰授阁泪怪得管国害口槐宰呼偈进而紧急关头金鎗进众宽详夸张夔乐龙升露申漫失暮更拿班脑颏齧折牛顿色散实验牛蹄之鱼逆指钱号秋麦赸笑射宫神景饰口诗手天麟铁磬鼍更外荒望祈磈氏项圈鲜羽孝行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