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常參的意思、常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常參的解釋

(1).群臣每日于前殿朝見皇帝,稱常參。 唐 張籍 《早朝寄白舍人嚴郎中》詩:“常參班裡人猶少,待漏房前月欲西。”《新五代史·雜傳·李琪》:“ 唐 故事,天子日禦殿見羣臣,曰常參。”

(2).泛指定期入朝為常參。 宋 梅堯臣 《夢後寄歐陽永叔》詩:“不趁常參久,安眠向舊溪。”後屬員依一定時間谒見上官亦稱常參。

(3).屬員依一定時間谒見上官亦稱常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常參”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在不同曆史文獻和語境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1. 每日朝見皇帝
    指唐朝時期,群臣每日在前殿朝見皇帝的禮儀制度。例如《新五代史·雜傳·李琪》記載:“唐故事,天子日禦殿見羣臣,曰常參。”。

  2. 定期入朝的泛稱
    宋代以後,“常參”逐漸演變為對官員定期入朝觐見的泛稱。如宋梅堯臣詩雲:“不趁常參久,安眠向舊溪。”。

  3. 屬員谒見上官
    明清時期延伸為下屬官員依固定時間拜見上級的禮節,如《天奇教育》所載:“屬員依一定時間谒見上官亦稱常參。”。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常參(cháng cān)指的是常常參與、常常參加的意思。常(cháng)是一個意義很廣泛的字,表示經常、平時等。參(cān)則指參與、加入等。常參的部首是立,總共有8畫。 常參這個詞源于《左傳·莊公十一年》:“居者為常參于上,然後可以谏。”意思是常住在國君的身邊,這樣才能給予忠告和建議。繁體字的寫法是「常參」。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常」字的上半部分類似「巾」字,下半部分則是「弓」字,兩者合在一起形成了「常」字的結構。在現代漢字簡化過程中,「巾」字的上半部分變成了「尤」字,而下半部分則簡化為了「弓」字。參字的結構由「|」和「又」組成,「又」字代表手的形狀,「|」則表示手的動作。這個結構表達了加入、參與的意思。 用常參這個詞造句,可以說:“他是一個對公司發展非常關注的員工,常參各種會議并提出建議。”這句話意思是他經常參加各種會議并給出建議。 常參這個詞可以組成其他詞彙,例如常參見(cháng cān jiàn),意思是經常去拜會、拜訪上級。還有常參謀(cháng cān móu),意思是常常給出軍事或政治上的建議和謀劃。 與常參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經常參與、常常加入。相反的詞語是很少參與、很少加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