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律的意思、小律的詳細解釋
小律的解釋
小律詩。 唐 白居易 《與元九書》:“如今年春遊城南時,與足下馬上相戲,因各誦新艷小律,不雜他篇。”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體凡》:“律詩有五言小律、七言小律。” 清 薛雪 《一瓢詩話》:“ 王幼仲 長篇、小律,俱有妙處。”詳“ 小律詩 ”。
詞語分解
- 小的解釋 小 ǎ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較的對象,與“大”相對:小雨。矮小。短小精悍。 範圍窄,程度淺,性質不重要:小事。小節。小題大作。小打小鬧。 時間短:小坐。小住。 年幼小
- 律的解釋 律 ǜ 法則,規章:紀律。法律。定律。規律。清規戒律。律師。 約束:律己。 中國古代審定樂音高低的标準,把聲音分為六律(陽律)和六品(陰律)。合稱“十二律”:律呂(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樂律的器具,以管
網絡擴展解釋
“小律”是一個與古典詩歌體裁相關的術語,主要含義及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小律”指六句的律體詩,包括五言小律和七言小律等類型。其核心特征是:
- 句數固定:全詩共六句,分為三聯(首聯、颔聯、尾聯)。
- 平仄與對仗:需符合律詩的“對”“粘”規則,中間一聯必須對仗,首尾聯可不對仗。
- 押韻要求:平收句押韻,若首句入韻則全詩四韻,不入韻則為三韻,故又稱三韻小律。
二、曆史發展
- 起源:可追溯至六朝,但現存作品最早見于盛唐,中唐時期流行,多由律詩減句或古詩律化而來。
- 演變:宋代至明代,“小律”一度指四韻律詩,後經胡震亨等學者明确為三韻體,清代達到創作高峰。
三、題材與藝術特點
- 題材:以詠物、詠人為主,兼具抒情與寫景。
- 藝術手法:注重虛實結合與情景交融,篇幅短小但結構嚴謹。
四、其他說明
- 别稱:因押韻特點,亦稱“三韻律詩”。
- 辨析:需注意與“排律”(長篇律詩)、“絕句”(四句律體)區分。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例或創作背景,可參考《唐音癸籤》《一瓢詩話》等古籍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小律的意思
小律,是指在音樂中特定的旋律模式或音階。它是中國古代音樂理論中的概念,用來指導音樂的創作和演奏。
拆分部首和筆畫
小律的拆分部首是小(小字部首)和律(彳字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來源
小律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尚書》中的“大雅·小登”篇。在古代,律曲是用來祭祀天地和祖先的一種宗教性音樂,小律是其中的一種形式。隨着時間的推移,小律逐漸演變為音樂創作中的一種固定格式。
繁體
小律的繁體字為「小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小律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總體而言,它一般會保持「小律」的形式。
例句
小律是古代音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組詞
小律:大律、宮律、商律、角律
近義詞
小調、調式、旋律
反義詞
大律、大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