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率而簡略。《莊子·天運》:“食於苟簡之田,立於不貸之圃。”《漢書·董仲舒傳》:“其心欲盡滅先王之道,而顓為自恣苟簡之治。” 謝覺哉 《“反裘負薪”》:“後者要我們深入地有計劃地創造,不能苟簡,建設的道路上,不容許皮相,也沒有可徼倖取到的便宜。”
“苟簡”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ǒu jiǎn,其核心含義為草率簡略、因循簡陋,多用于形容做事或态度不夠嚴謹、敷衍了事。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處理事務或制定規則時,隻追求表面完成,缺乏深入思考和精細規劃,帶有“敷衍”“将就”的貶義色彩。例如《漢書·董仲舒傳》提到“自恣苟簡之治”,即批評治理方式草率。
詞源與經典引用
該詞最早見于《莊子·天運》:“食于苟簡之田,立于不貸之圃。” 此處“苟簡”形容田地粗放耕種,未精心打理,引申為對事物的輕率态度。
現代漢語中,“苟簡”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讨論。例如謝覺哉在《反裘負薪》中強調:“不能苟簡,建設的道路上不容許皮相”,指出需避免草率行事。
該詞多用于批評性語境,需結合具體場景判斷其貶義程度。例如:“這份報告過于苟簡,缺乏數據支撐”。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莊子》等文獻,或通過權威詞典查詢具體用例。
《苟簡》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苟”是由“艹”和“固”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1個筆畫。而“簡”由“竹”和“簡”兩個部首組成,共有8個筆畫。
《苟簡》一詞在古代并沒有明确的來源。它的本意是指速成、迅速,後來引申為偷工減料、敷衍了事的意思。
繁體字中,“苟”字的寫法為「苟」,而“簡”字的寫法為「簡」。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其中,“苟”字的古代寫法為「芧」,而“簡”字的古代寫法為「筧」。
1. 他對工作态度苟簡,從來不肯真心投入。
2. 做事不能苟簡,要盡心盡力去完成。
苟合、苟且、苟且偷生、簡略、簡明、簡化。
草率、敷衍、偷工減料。
認真、細緻、慎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