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慮煩勞。 漢 焦贛 《易林·恒之大壯》:“病在心腹,日以焦勞。” 唐 柳宗元 《為京畿父老上府尹乞奏複尊號狀》:“寤寐焦勞,不知所措。” 清 沉複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三日所進,不敷一日所出,焦勞困苦,竭蹶時形。”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三二章:“萬歲為國事這樣焦勞,常常廢寝忘餐,聖體如何能支持得了?”
“焦勞”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iāo láo,其核心含義是焦慮煩勞,既包含心理上的憂慮,也指身體上的過度勞累。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因長期承受壓力或繁重事務,導緻身心疲憊、心力交瘁的狀态。既可形容個人狀态,也可用于描述國家事務或重大責任帶來的負擔。
“焦勞”融合了心理焦慮與身體勞累的雙重含義,常見于描述個人困境、曆史人物勤政或文學創作中。其用法跨越古今,體現了漢語成語的凝練性與表現力。
《焦勞》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因過度勞累或焦慮而疲憊、筋疲力盡。
《焦勞》的部首是火(huǒ),筆畫數為10。
《焦勞》一詞源于中國古代的《詩經》,其中有一篇《秦風·蒿》中寫到:“秦人苦勞!身疲于車。”後來在古代文獻中,該詞經常出現,表示身體疲勞、勞累。
《焦勞》的繁體字是「焦勞」。
古時候,《焦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總體上保持了類似的意思和形狀。以《說文解字》為例,其寫法為「卄兆口刀(火)」。
1. 他整天拼命工作,經常處于焦勞之中。
2. 這個小孩因為準備考試過于焦勞,整夜難以入睡。
困勞、精勞、遙勞、酣勞
勞累、疲倦、過勞、困頓
輕松、休息、放松、舒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