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霞焰的意思、霞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霞焰的解釋

亦作“ 霞焰 ”。如火的彩霞。亦以形容景物。 唐 劉言史 《山寺看海榴花》詩:“夜久月明人去盡,火光霞燄遞相燃。” 唐 姚鹄 《奉和秘監從翁夏日陝州河亭晚望》:“霞焰侵旌旆,灘聲雜管絃。” 唐 無可 《寄題廬山二林寺》詩:“嵐光生疊砌,霞焰發高墉。”


見“ 霞燄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霞焰”是一個具有文學色彩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基本釋義

“霞焰”指如火的彩霞,形容霞光絢爛如火焰般熾烈,也用來比喻景物色彩豔麗、光彩奪目。該詞常見于古典詩詞中,尤其在唐代詩人的作品中出現頻繁。

詞源與用法

  1. 字形與讀音

    • 拼音:xiá yàn(注音:ㄒㄧㄚˊ ㄧㄢˋ)。
    • 異體寫法:亦作“霞燄”,兩者意義相同。
  2. 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霞焰”多用于描繪自然景色的壯麗,如:

    • 劉言史《山寺看海榴花》:“夜久月明人去盡,火光霞燄遞相燃”——形容霞光與火光交相輝映。
    • 姚鹄《奉和秘監從翁夏日陝州河亭晚望》:“霞焰侵旌旆”——以霞光比喻旌旗的絢麗色彩。
    • 徐凝《玩花五首》:“朱霞焰焰山枝動”——通過“霞焰”強化山間景物的動态美感。

近義詞與延伸

“霞焰”是一個融合自然現象與藝術想象的詞彙,核心在于通過“火”與“霞”的類比,傳遞視覺上的熾烈美感。其用法多見于古典文學,現代語境中較為罕見。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全唐詩》或相關注釋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霞焰

《霞焰》這個詞是用來形容夕陽或日出的美麗光芒。它由兩個部分組成,首先是“霞”部,音近“夏”,是由“雨”和“又”組合而成。其次是“焰”部,音近“硯”,是由“火”和“高”組合而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霞:部首為雨,總筆畫數為8。

焰:部首為火,總筆畫數為11。

霞焰來源于古籍《世說新語·言語篇》中的描述,以形容夕陽或日出的美麗光芒,使人感到壯觀和宏偉。

在繁體字中,霞焰的寫法為「霞燄」。

在古時候,霞焰的漢字寫法可能因時代的變遷而有所不同。然而,不論怎樣變化,霞和焰這兩個字作為基本組成部分是相對穩定的。

例句:

夜幕降臨,山嶺間透出一抹紅霞焰。

組詞:

霞光、霞氣、霞色、焰火、焰燒等

近義詞:

霞光、夕陽、晚霞

反義詞:

黑暗、暮色、朦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