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昔 賈大夫 惡,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禦以如臯,射雉,獲之。其妻始笑而言。” 孔穎達 疏:“《詩》雲:‘鶴鳴于九臯’。是臯為澤也。如,往也。為妻禦車以往澤也。”後用為取悅美妻之典實。《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聞得 羅敷 未有夫,支機肯許問津無?他年得射如臯雉,珍重今朝僕射姑。”
如臯雉是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的典故性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字面組合指“如臯地區的野雞”,但實際作為典故使用。
典出《列子·說符》:
昔賈大夫惡(貌丑),娶妻美而三年不言不笑。賈大夫禦之臯澤,射雉獲之,其妻始笑而言。
釋義:賈大夫相貌丑陋,其美妻三年不笑。後賈大夫駕車至如臯水澤射中野雞,妻子方展顔而笑。
核心隱喻:以“射雉”之舉博得佳人歡心,喻指以才能或行動化解隔閡,赢得他人賞識。
如《漢語大詞典》釋:“如臯雉”成為夫婦和樂、情感交融的典故,常見于詩詞。如李商隱《題二首後重有戲贈任秀才》中“梁妻解笑如臯雉”,即借典詠閨情。
清代王韬《淞隱漫錄》以“如臯射雉,雄才能展”喻才士獲得施展機會,延伸為才能終受認可的積極意象。
如臯市因“賈大夫射雉”傳說得名,其地名承載典故記憶。《古代漢語詞典》指出,“如臯”一詞本身已隱含“臨水高地”與“雉鳥栖所”的雙重地理特征。
《列子·說符》(戰國列禦寇著),收錄于《諸子集成》中華書局版,1954年。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4卷,第27頁“如臯雉”條目。
《中國古代地名大詞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如臯”詞條。
《中國典故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第312頁相關釋義。
“如臯雉”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主要包含以下兩個層面:
“如臯雉”兼具典故性和象征性,既可指代曆史故事中的浪漫情節,也可作為勵志比喻。其多義性體現了漢語成語在演變中的豐富内涵。
白樸并軌補實操鉛城禁陳谕蟲蝨初世次男等禮相亢吊名地層學乏餓覆愛光學黑彜合靈歡康夥頭軍講台校準救過不暇悸心巨橐涳蒙勞考累迹略迹論心聯璧戀皁林狖犂塗流暢龍蟠虎踞門中民史鵬砂貧廚蒱盧鋪眉苫眼秦肆岐陽之搜乳腐入韻哨笛梢尾石尤水汊淑明堂屬貼伏頭信蛙人違舍霞履香泥小筐硝子邪性闟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