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明哲保身的意思、明哲保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明哲保身的解釋

[be worldly wise and play safe] 原義是指明于事理的人善于自保,有褒義。現在則指為了保住個人利益回避原則鬥争的庸俗作風,有貶義

詳細解釋

原指明智的人不參與可能給自己帶來危險的事。後多指生怕有損于自己,回避原則鬥争的處世态度。語本《詩·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孔穎達 疏:“既能明曉善惡,且又是非辨知,以此明哲擇安去危,而保全其身,不有禍敗。” 晉 葛洪 《抱樸子·仁明》:“明哲保身,《大雅》之絶蹤也。” 唐 白居易 《杜佑緻仕制》:“盡悴事君,明哲保身,進退始終,不失其道。” 宋 歐陽修 《晏元獻公挽辭》之三:“富貴優遊五十年,始終明哲保身全。” 清 沉起鳳 《諧铎·燒錄成名》:“君子明哲保身,而動稱好辨,僇辱及之矣。” 老舍 《四世同堂》三九:“明哲保身在這危亂的時代并不見得就是智慧。” 毛6*6*《反對自由主義》:“事不關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對,少說為佳;明哲保身,但求無過。” 陳登科 《風雷》第一部第三九章:“明明看到 熊彬 的缺點,沒有從正面向 熊彬 提出來,是一種‘明哲保身’的思想作怪。”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明哲保身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明哲保身”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以下為詳細解釋:

1.出處與本源含義

出自《詩經·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原指西周大臣仲山甫既明辨是非又富有智慧,能通過明智的行為保全自身。古時多為褒義,強調“明哲”(聰慧通達)與“保全自身”的積極結合。

2.現代含義

3.用法與語境

4.近義與反義詞

5.語義演變

從最初褒揚智慧自保,到現代側重消極回避,這一變化反映了社會對“個人利益與原則堅守”的價值觀評判。

總結來看,“明哲保身”需結合語境判斷褒貶,既可表達審時度勢的智慧,也可批評缺乏擔當的态度。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明哲保身

《明哲保身》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明智地保護自己,謹慎行動以免遭受不必要的危險或損失。

拆分部首和筆畫

《明哲保身》的三個字分别由提醒旁、口字旁和身字旁構成。其中,提醒旁是由皿和且組成,口字旁由口組成,身字旁由身部和從字旁組成。總共需要15個筆畫。

來源

《明哲保身》出自明代方孝孺的《李陽冰傳》中的一句名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意思是如果國家的利益需要,就要毫不猶豫地舍生取義,而不是因為個人的禍福而迎風而避。

繁體

《明哲保身》的繁體寫法為「明哲保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明哲保身》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明字早期寫作「冥」,哲字早期寫作「澈」,保字早期寫作「鸨」,身字早期寫作「神」等。

例句

他在面對困難時總能明哲保身,不因沖動而輕舉妄動。

組詞

明中取直、哲學、保衛、身心、保命。

近義詞

明智謹慎、明智保命。

反義詞

魯莽冒進、不顧後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