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舅的意思、外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舅的解釋

[father-in-law] 嶽父

妻之父為外舅,妻之母為外姑。——《爾雅·釋親》

詳細解釋

嶽父。《爾雅·釋親》:“妻之父為外舅。” 唐 張說 《祈國公碑》:“夫人臣位極,遇莫大焉;王曰外舅,厚莫重焉。”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八:“餘外舅家收 柳公權 親筆啟草二紙,皆小楷,字僅盈分。”《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三公子大笑道:‘我亦不解你令外舅就俗到這箇地位。’”參見“ 外姑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外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外舅(拼音:wài jiù)指妻子的父親,即嶽父。該詞源于古代親屬稱謂體系,如《爾雅·釋親》明确記載:“妻之父為外舅,妻之母為外姑。”

二、引申含義

在部分語境中,可比喻關系疏遠的人(如不親近的親戚、同事等)。例如:“同事間若總以‘外舅’相稱,難免顯得生分。”

三、文獻例證

  1. 唐代張說《祈國公碑》提到:“王曰外舅,厚莫重焉”,表明古代對嶽父的敬稱。
  2. 《宋史·謝泌傳》記載了“魏羽為(謝)泌之外舅”,說明宋代仍沿用此稱謂。

四、結構與發音

五、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外舅”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口語中更常用“嶽父”“老丈人”等表達。例如:“《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以‘外舅’代指嶽父,凸顯人物關系。”

提示:如需更多古籍例句或方言用法,可參考《爾雅》《宋史》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外舅

外舅,是指女性的姐姐的丈夫。在家族關系中,姐姐是自己的親姐妹,而外舅則是嫂夫。這個詞用來表示女性親屬關系中的姐夫。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外舅可以拆分為“外”和“舅”兩個字,其中“外”的部首是“夕”,“舅”的部首是“臼”。在拆分後,詞語的筆畫分别是5畫和6畫。

來源和繁體

外舅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明了,由于中國傳統文化中注重家族關系的稱謂,所以在描述親屬關系時,特意區分了不同的稱謂。繁體字的“外舅”保留了傳統的表示方法,沒有出現改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外舅可以用“外舅兄”來表示,其中“兄”為“哥哥”的意思,是對姐夫的尊稱。

例句

1. 張美美的外舅常常幫助她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2. 小明的媽媽的外舅是一位著名的書法家。

3. 我和我的外舅關系非常好,他常常帶我出去玩。

組詞

外舅:姐夫

舅舅:父親的兄弟

嶽父:妻子的父親

親戚:家族關系中的親屬

近義詞

姐夫、嫂夫

反義詞

内舅:妹妹的丈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