擯薄的意思、擯薄的詳細解釋
擯薄的解釋
排斥鄙視。《新唐書·張濬傳》:“性通脫無檢,汎知書史,喜高論,士友擯薄之。” 明 孫柚 《琴心記·相如倦遊》:“争奈 景廟 好談 黃 老 ,擯薄名儒,一時詞賦賢才,多歸 梁國 。”
詞語分解
- 擯的解釋 擯 (擯) ì 排除,抛棄:擯棄。擯除。擯黜(罷黜并放逐)。擯諸門外。 古同“傧”,迎賓。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薄的解釋 薄 á 厚度小的:薄片。薄餅。 冷淡,不熱情:薄待。 味道淡:薄酒。 土地不肥沃:薄田。 肥濃厚深 薄 ó 義同(一),用于合成詞或成語,如“厚薄”,“淺薄”,“尖嘴薄舌”等。 輕微,少:薄禮。薄産
網絡擴展解釋
“擯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一定差異,需結合權威資料及古籍用例綜合解析:
-
核心含義
根據《新唐書》及明代文獻記載,“擯薄”主要指排斥、鄙視,例如《琴心記》中提到“擯薄名儒”,即表達對儒生的排斥态度。字義拆分:
- 擯:排除、抛棄(如“擯諸門外”)
- 薄:輕視、冷淡(如“薄待”)
-
古籍用例
- 《新唐書·張濬傳》記載士人因性格放縱被“擯薄”,體現群體排斥現象。
- 明代《琴心記》描述漢景帝推崇黃老學說而“擯薄名儒”,反映學術流派間的排斥。
-
現代用法争議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摒棄貧苦,追求富貴”,但該釋義未見于古籍用例,可能為引申或誤讀。建議優先采用古籍中的“排斥鄙視”含義。
-
使用建議
閱讀古文時需注意該詞多含貶義色彩,例如描述人際關系疏離(“士友擯薄之”)或學術壓制(“擯薄名儒”),現代使用建議标注出處避免歧義。
提示: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擯薄》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排除、擯棄纖弱無力的。
它的部首是「手」和「艸」,分别表示手的動作和草的植物。它的總筆畫數是17畫。
這個詞源來自《說文解字》,是由古代的文字演變而來。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跟簡體字是一樣的。
在古時候,「擯薄」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主要還是使用相同的部首和筆畫。
一些例句包括:「他擯薄了那些不夠堅強的人,隻和能夠自立的人為伍。」
其他與「擯薄」相關的詞彙包括:拒絕、排除、淘汰,近義詞為「擯斥」,意思是排斥。反義詞為「保留」,意思是不排除。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