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稱 晉 荊州 刺史 庾翼 。 翼 繼兄 亮 鎮 武昌 。皆有名,故稱。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規箴》:“ 小庾 在 荊州 ,公朝大會,問諸僚佐曰:‘我欲為 漢高 、 魏武 何如?’一坐莫答。” 唐 韓翃 《送故人赴江陵尋庾牧》詩:“文體此時看又别,吾知 小庾 甚風流。” 清 陳維崧 《小秦淮曲》:“誰将碎雨零煙痕,説向風流 小庾 知。”
“小庾”是古代文獻中對晉代人物庾翼的别稱,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小庾”指晉代荊州刺史庾翼(公元305年—345年)。因其兄長庾亮也曾任荊州刺史并鎮守武昌,兩人均以才能聞名,故以“小庾”區分庾翼,與兄長庾亮并稱。
“小庾”一詞多見于古代文學作品:
“庾”字本義為露天谷倉(如《阿房宮賦》“多于在庾之粟粒”),後衍生為容量單位(十六鬥為一庾)及姓氏。“小庾”則專用于人物指代,需結合語境區分。
“小庾”是對庾翼的曆史别稱,需結合兄弟關系及文獻背景理解。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世說新語》相關篇章。
小庾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作人名。它主要指代一個人的姓氏,但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也可以用來表示一個人的名字。
小庾的部首是小,具體而言它是由一橫兩撇組成;庾是一個單獨的字,康熙字典将其定義為“姓,出自周文王庶子康叔。”
拆分小庾的筆畫可以分為6畫,其中小為3畫,庾為3畫。
小庾在古代出現時往往是作為人名或姓氏出現的。據史書記載,小庾源于周朝文王的庶子康叔,庾即為其姓氏,傳承至今。在繁體中,小庾的寫法與簡體相同,沒有改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小庾作為姓氏,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沒有規範的格式,取決于當時環境和個人喜好。古代文獻中的小庾姓氏經常是以手書、篆刻等形式呈現。
1. 小庾是我們班的同學,非常聰明活潑。
2. 我的朋友姓小庾,快過生日了,我要送他一份禮物。
組詞:小庾家族、小庾先生、小庾團隊。
近義詞:小茹、小榆、小瑜。
反義詞:大庾、長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