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 to meet one's bride at her home before escorting her back to one's own home for wedding] [口]∶結婚的當天,新郎到新娘家迎娶新娘
(1).締結姻親。 巴金 《家》六:“你現在已經到了成親的年紀,我想早日給你接親,也算了結我一樁心事。”
(2).迎接新娘。《中國歌謠資料·瑤族民歌·嫁女歌》:“接親的人,你不要鼓手來催,你家難道沒嫁過大姐老妹?” 沉從文 《阿金》:“十月小陽春,山桃也開了花,正是鄉下各處吹唢呐接親送女的一個好季節。”
接親是中國傳統婚禮的重要環節,主要指新郎及親友前往新娘家迎娶新娘的過程,具有以下核心含義和特點:
核心含義
接親是男方在婚禮當天到女方家迎接新娘的儀式,象征婚姻關系的正式締結。這一過程既包含“迎娶新娘”的實踐行為,也延伸出“通過聯姻結成親家”的社會關系意義。
曆史演變
傳統接親多使用花轎,由押禮先生主持儀式并誦禮話,新娘需蓋頭遮面以示禮節。現代接親則演變為車隊迎親,但仍保留堵門、遊戲等傳統環節。
主要環節
地域差異
北方接親多選清晨,南方則更靈活;部分地區仍保留花轎接親,而城市普遍采用婚車。
如需了解具體地區接親習俗差異或完整流程,中的詳細描述。
《接親》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手」和「貝」,總筆畫數為8。它可以作為名詞使用,指代結婚儀式中新郎接新娘入洞房的過程。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婚俗。古時的婚禮上,新郎需要在婚禮舉行後,接新娘從她家中護送至新房。整個過程象征着兩個家庭的聯姻,也是傳統婚禮的重要環節。
在繁體漢字中,「接親」的寫法與簡體漢字相同,保持不變。
古代,「接親」這個詞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在《說文解字》中,将「接」作為手接物的意思,「親」的寫法則是「親」,表示親近、相互關愛。這種寫法更強調婚姻的真摯感情和夫妻之間的親密關系。
以下是一些關于「接親」的例句:
1. 在他們結婚的那天,親朋好友一起見證他們的接親儀式。
2. 接親後,他們舉行了盛大的婚宴,慶祝新婚的喜悅。
3. 在傳統婚禮中,新娘父親将新娘交給新郎,象征着接親的儀式正式進行。
除了「接親」之外,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詞語:
組詞:婚禮、新郎、新娘、洞房、結婚、聯姻
近義詞:迎親、拜堂
反義詞:送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