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靈儀的意思、靈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靈儀的解釋

(1).神靈或聖賢的圖像。 南朝 梁武帝 《舍事道法诏》:“啟瑞迹於天中,爍靈儀於像外。”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廟碑》:“靈儀若在,列配如初。”《宋史·樂志十五》:“珍金鑄像靈儀睟,集福庇烝民。”

(2).死者的遺像。《太平廣記》卷三九四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裴用》:“因設靈儀,招魂以葬。”

(3).出殡時的儀仗。 唐 權德輿 《大行皇太後挽歌詞》之二:“配禮歸清廟,靈儀出直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靈儀”是漢語中兼具古雅意蘊與禮儀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典籍用例及文化語境三方面解析:

  1. 字義溯源

    “靈”本義為巫祝降神之事,引申為神靈、精妙、聰慧等義,《說文解字》釋“靈”為“巫以玉事神”;“儀”指禮節、法度,《爾雅》注“儀,宜也”,強調合乎規範的舉止。二字組合形成“靈儀”,最早見于漢代文獻,特指祭祀神靈的莊嚴禮儀。

  2. 典籍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靈儀”有兩層釋義:

    • 祭祀儀軌:如《後漢書·祭祀志》載“修靈儀以享帝”,指帝王祭天的隆重典禮;
    • 神像或象征:清代《日下舊聞考》提及“設靈儀于廟堂”,代指供奉的神主牌位或塑像。
  3. 文化延伸

    唐宋文學中,“靈儀”漸衍生出對自然神性的贊頌。如朱熹《楚辭集注》評《九歌》“靈儀舞雩”句,稱其“以儀态摹寫山川之靈秀”,賦予自然景象拟人化的神聖氣質。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形容兼具莊嚴性與美感的儀式或象征物,例如“鐘鼓靈儀,承載千年禮樂精神”(《中華禮制變遷史》)。

參考資料:

  1.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後漢書·祭祀志》
  3. 《日下舊聞考》北京古籍出版社
  4. 朱熹《楚辭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5. 陳戍國《中華禮制變遷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靈儀”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種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神靈或聖賢的圖像
    指供奉或紀念神明、聖賢的畫像或雕像,常見于宗教或祭祀場所。例如南朝梁武帝诏書中提到“爍靈儀於像外”,唐代王勃的碑文也記載“靈儀若在”。

  2. 死者的遺像
    用于喪葬儀式中,表示對逝者的追思。如《太平廣記》記載“設靈儀,招魂以葬”。

  3. 出殡時的儀仗
    指出殡隊伍中的禮儀陳設,如唐代權德輿詩中描述“靈儀出直城”。


二、用法與例句


三、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如)提到“靈儀”可形容人舉止靈活、儀态得體,但此用法較罕見,可能為引申或誤傳,建議以主流釋義為準。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古籍原文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拔步百動不如一靜暴狂弁髦兵師丑逆鉏治大城厎豫飯甑封人願扶掖龜鶴海面害傷好弱和合四象橫禍飛災吰吰後秦護免艦隊講購賤女交市嘉佑進境繼轸勞罷靈兆離席籠口戲鑼鼓喧天菛冬謀陷内親旁谷鰟魮破陣子鋪疊強中更有強中手窮漂權豪身分證生劫射數市歌壽西疏財尚氣速鬥泰尊天度同知頑頓文狐五講四美屋舍謝池寫字枱吸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