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魂飛魄散。《雪岩外傳》第六回:“ 雪巖 左顧右盼的賞鑒了一回,想起 隋煬帝 的烏銅鏡屏的豔6*事,便不禁魄蕩魂搖起來。”參見“ 魂飛魄散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魄蕩魂搖漢語 快速查詢。
“魄蕩魂搖”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該成語形容人受到外界強烈刺激或誘惑時,精神無法集中,甚至心神恍惚的狀态。拼音為pò dàng hún yáo,注音符號為ㄆㄛˋ ㄉㄤˋ ㄏㄨㄣˊ ㄧㄠˊ。其結構為聯合式,通常含貶義色彩。
出自清代小說《雪岩外傳》第六回:
“雪岩左顧右盼的賞鑒了一回,想起隋炀帝的烏銅鏡屏的豔事,便不禁魄蕩魂搖起來。”
此例通過曆史典故,生動刻畫了人物因外界誘惑而心神動蕩的情景。
該成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學或曆史語境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雪岩外傳》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魄蕩魂搖》是一個成語,意為精神或思想受到強烈的沖擊或震撼,使人産生深刻的感觸或動搖。
《魄蕩魂搖》的拆分部首為鬼、艹、心、手,共計26個筆畫。
《魄蕩魂搖》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李時中的《文獻通考》一書中。後來成為一個常用的成語,用以形容人在某種體驗或事件中,受到來自内心深處的強烈沖擊。
繁體字為「魄蕩魂搖」。
在古代寫法中,「魄」的寫法為「樸」,而「搖」的寫法為「撓」。
1. 聽到那首動人的歌曲,他的心中頓時魄蕩魂搖,激起了無盡的感慨。
2. 那場景如此震撼人心,讓所有觀衆陷入了魄蕩魂搖的狀态。
魂牽夢萦、心神不甯、精神煥發、情緒低落
魂牽夢萦、心神不甯
心安理得、泰然自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