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诗。 唐 杜甫 《存殁口号》诗之一:“ 席谦 不见近弹棋, 毕曜 仍传旧小诗。”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下》:“ 陈思 《煮豆》,虽七步而成,第小诗耳,不足尽所长也。”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小诗是汉语诗歌中一种独特的短诗体裁,其核心特征与内涵可综合多来源信息归纳如下:
短小凝练
小诗通常以五行以内的篇幅呈现(),甚至可短至三行。它强调“寓万于一”,即通过有限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思想容量()。
形式自由
不严格受押韵或固定格式限制,可灵活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增强节奏感()。
瞬间情感与哲理
以捕捉刹那间的情绪或哲思为核心,如对自然、人生、情感的瞬间感悟()。
意象与意境
注重通过具象的意象刻画(如自然景物)营造诗意化的意境,拒绝空洞抒情()。
心灵外化
将抽象情感转化为可感知的具象表达,例如冰心《繁星》中以星辰、露水比喻人生()。
小诗的兴起与20世纪初日本俳句(短歌)和泰戈尔《飞鸟集》的译介密切相关,代表诗人包括冰心(《繁星》《春水》)和宗白华(《流云小诗》)等()。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怒向刀丛觅小诗”即体现了以小诗抒怀的特点(),而沈尹默的《月夜》则以简练笔触营造出清冷意境()。
若需了解具体作品或创作规范,可参考第九届中国小诗研讨会征稿启事()或冰心、泰戈尔的相关诗集。
《小诗》是一个常见的词语,指的是一种短小精悍的诗歌形式。它常常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思考和体验,并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式来传达深刻的意境和美感。
拆分部首:小(小字旁)词(讠字旁)。
小的笔画数:3画。
词的笔画数:7画。
小诗一词起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诗歌创作。古人喜欢用简练而有押韵的诗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考,在有限的字数内展现丰富的意境。小诗因其短小精悍的特点而流传至今。
小诗的繁体写法为「小詩」。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小诗并没有特定的写法变化,仍然保持着现代的「小诗」书写形式。
1. 小诗千言细语道尽心声。
2. 晨风轻抚花间小诗,春意盎然。
3. 小诗蕴含万千情愫,拨动人心。
小诗没有特定的常用组词,它通常作为独立的词语出现。
小诗的近义词包括短诗、微诗、细诗。
小诗的反义词没有明确的常用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