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ressing]∶緊急且非常重要;至關重要
謀生是迫切的需要
(2) [immediate]∶急迫
我們最迫切的需要是開發人才
(3) [urgent]∶緊急,要求立即行動
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逼近。《漢書·薛宣傳》:“況( 薛況 , 宣 子)知 鹹 給事中,恐為司隸舉奏 宣 ,而公令 明 等迫切宮闕,要遮創戮近臣於大道人衆中。” 明 何景明 《何子·策術》:“存久遠之憂者,弭迫切之害者也。”
(2).逼迫。《漢書·文三王傳》:“臣愚以為王少……疑有所迫切,過誤失言,文吏躡尋,不得轉移。”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二:“予處窮困,飢寒迫切,無可奈何。” 爐魂 《對于張之洞死後之湖南人》:“以為 張之洞 壓制我 湖南 ,迫切我 湖南 ,喪送我 湖南 ,棄 湖南 之路權如土泥塵芥而不顧。”
(3).謂窘迫。 漢 應劭 《風俗通·十反·陽翟令左馮翊田煇》:“後在田舍,天連陰雨,友人 張子平 、 吉仲考 等密共穿踰,奪取衣衾。窮夜獨處,迫切至矣。”
(4).急迫;緊急。《漢書·趙廣漢傳》:“ 廣漢 知事迫切,遂自将吏卒突入丞相府,召其夫人跪庭下受辭,收奴婢十餘人去,責以殺婢事。”《新唐書·張廷珪傳》:“而州縣督輸,星火迫切。” 陳殘雲 《山谷風煙》第三一章:“這是對敵鬥争的政治大攻勢,同時也是消除隱患、保衛勝利果實的迫切行動。”
(5).形容辭語急迫嚴厲。 漢 趙岐 《<孟子>題辭》:“ 孟子 長於譬喻,辭不迫切,而意以獨至。”
(6).深切強烈。 唐 韓愈 《答渝州李使君書》:“使至,連辱兩書,告以恩情迫切,不自聊賴。” 宋 蘇轼 《與劉宜翁使君書》:“迫切之誠,真可憫笑矣。”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李老》:“其母哀痛迫切,幾緻輕生。”
“迫切”是一個形容詞,表示事情緊急、需求強烈或心情急切到難以等待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這個詞源于古漢語“迫”(逼近)與“切”(深切)的組合,現代漢語中保留了雙重含義,既指客觀緊急,也指主觀渴望,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側重點。
迫切,音節為pò qiè,拆分部首為辶、勹,筆畫為11畫。"迫"表示催促、緊迫,"切"表示緊急、急迫。
《說文解字》中解釋為“敲打不斷”,表示一種催促的動作。字義衍生至今,作為形容詞,表示急迫、緊急或急需。
繁體字為「迫切」。
古代漢字寫法中,「迫切」一般書寫為「迫急」。在古代文獻中,也可以看到以「迫切」為詞組的使用。
1. 他對完成這個項目非常迫切,每天都加班加點工作。
2. 我們迫切需要一份有效的解決方案來應對當前的問題。
3. 在面臨生存危機時,人們會感受到迫切的求生欲望。
迫切的形容詞可以構成其他詞語,如:
1. 迫切性:名詞,表示事物的急迫狀态。
2. 迫切感:名詞,表示某種強烈的緊迫感受。
3. 迫切需要:名詞短語,表示迫切需要滿足的事物。
與迫切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緊迫:形容詞,表示時間緊迫,情況緊急。
2. 着急:形容詞,表示因為某種原因而感到焦慮和急躁。
3. 迅速:形容詞,表示行動或反應快速,迅猛。
與迫切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淡漠:形容詞,表示對事物冷漠、不關心。
2. 冷靜:形容詞,表示思維清醒,情緒穩定。
3. 從容:形容詞,表示行動或思考慢條斯理,不慌不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