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文具的意思、文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文具的解釋

(1).謂空有條文。《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且 秦 以任刀筆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無惻隱之實。” 司馬貞 索隱:“謂空具其文而無其實也。”《宋史·哲宗紀一》:“有司奉行失當,幾於煩擾,或苟且文具,不能布宣實惠。”《元典章·台綱二·察司合察事理》:“按察司官所至之處……體究一切非違,務要實行,無為文具。” 章炳麟 《政聞社社員大會破壞狀》:“ 明 時黃冊蓋多有不實者,及一條鞭法盛行,而編審亦為文具。”

(2).指條文。 宋 陳亮 《廷對》:“草茅亦以故事視之,以文具應之。” 嚴複 《救亡決論》:“緻文具空存,邦基陧阢。”

(3).梳妝匣子。又稱奁具。小巧精緻,用以放置梳妝用具、金銀珠寶、首飾等。《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月朗 ﹞説罷,命從人挈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鎖甚固,正不知什麼東西在裡面。”《紅樓夢》第五七回:“我看見你文具兒裡頭有兩三面鏡子,你把那面小菱花的給我留下罷。”

(4).指筆墨紙硯等用于作書畫詩文和學習的物品。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西湖主》:“登其亭,見案上設有文具。”《花月痕》第十一回:“ 采秋 因向 荷生 道:‘你帶有文具要寫對子,這裡寫罷。’於是跟班們就中間方桌,擺上文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文具指用于書寫、繪畫及辦公輔助的各類工具用品。其核心功能是輔助文字記錄與圖文創作,具有實用性與文化性雙重屬性。

一、詞典釋義與核心特征

  1. 基本定義

    依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文具指“筆墨紙硯等文化用品的總稱”,涵蓋書寫工具(如筆、墨)、載體(如紙張)、輔助工具(如尺、橡皮)等。

    《漢語大詞典》進一步明确其“用于書寫、繪畫及辦公事務的器具”的功能屬性,強調其文化傳播載體作用。

  2. 分類體系

    按功能可分為:

    • 書寫工具:鋼筆、鉛筆、籤字筆、毛筆
    • 修正工具:橡皮、修正液、膠帶
    • 收納工具:筆袋、文件夾、書立
    • 測量工具:直尺、量角器、圓規

      (參考《GB/T 30400-2013 文具分類》國家标準)

二、曆史演變與文化内涵

  1. 傳統文具的源起

    中國古代“文房四寶”(筆、墨、紙、硯)是文具體系的雛形。漢代已出現毛筆與松煙墨,唐代宣紙、宋代端硯标志傳統文具成熟。

  2. 現代轉型

    工業革命推動文具批量化生産,20世紀中性筆、活頁本等革新書寫方式。數字化時代衍生電子文具(如數位闆、電子記事本),但傳統文具仍保有文化符號價值。

三、社會功能與應用場景

文具在教育、辦公、藝術創作領域不可或缺:


權威參考資料原文鍊接: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官網
  2.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3. 《GB/T 30400-2013 文具分類》:國家标準全文公開系統
  4. 中國大百科全書“文房四寶”詞條:中國大百科全書數據庫
  5.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語言戰略研究》:學科期刊官網
  6. 中國文教體育用品協會行業報告:協會官網
  7.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

網絡擴展解釋

“文具”是一個多義詞,根據曆史演變和語境不同,其含義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基本定義

文具廣義上指用于書寫、繪畫、辦公等活動的工具和材料,包括筆(鋼筆、圓珠筆、鉛筆等)、紙張(筆記本、信紙)、修正工具(橡皮、塗改液)、測量工具(直尺、圓規)、裝訂工具(訂書機、膠水)等。

二、傳統與現代分類

  1. 傳統文具:主要指“文房四寶”,即筆墨紙硯,以及古代梳妝匣(奁具)等。
  2. 現代文具:擴展至辦公用品,如計算機、文件袋、打印機、電子設備配套工具等。

三、其他引申含義

四、英文對應翻譯

英語中通常譯為stationery 或writing materials,涵蓋辦公和書寫用品。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具的曆史典故或分類案例,可參考權威詞典(如、4、6)或文化類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史之亂把都兒調當調馴疊巘第一把交椅東馳西騁杜霸阏壅方天戟梵館芳猷梵世顧盼多姿顧省槐眼皇闱隳淪會射灰指甲昏氛降緻奸朋豜豵雞禍鯨波鼉浪經銷禁腳禁袖戟指涓滴成河蹶張士袴兜喇叭利官龍牙籠制慢易生憂木作鬧花竊鈎者誅,竊國者侯清風峻節全功盡棄任務日益舍賓聖地使臣星筍屐檀袖桃杖踏謠娘調試啼明雞頽寝無碑記無邊無垠相絕缃缥夏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