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祀。《易·萃》:“王假有廟,緻孝享也。”《詩·小雅·天保》:“吉蠲為饎,是用孝享。” 孔穎達 疏:“享,獻也。聚道既全,可以至於有廟設祭祀而緻孝享也。”《明史·樂志二》:“孝享多儀,格我皇祖。”《清史稿·禮志五》:“大祀莫重郊壇,孝享莫大配天。”
“孝享”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祭祀,特指對祖先或神靈的獻祭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孝享”由“孝”與“享”組合而成:
《周易·萃卦》
“王假有廟,緻孝享也。”
——意為君王到宗廟舉行祭祀(、)。
《詩經·小雅·天保》
“吉蠲為饎,是用孝享。”
——通過潔淨的祭品完成祭祀儀式(、)。
現代研究(如《周易研究》2002年論文)指出:
多用于古代皇家或宗族祭祀,如: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主要用于研究古典文獻或曆史語境時,需注意其與普通“孝道”的區别()。
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案例或語義演變,可參考《周易》及金文相關研究()。
《孝享》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别是“孝”和“享”。在中國文化中,孝是指對父母的尊敬和關愛,是一種傳統的美德;而享則意味着享受或感受。因此,《孝享》的意思是指以孝心對待父母,給他們帶來快樂和享受。
《孝享》的拆分部首是孑和争,其中孑是“子”字的簡化形式,争是表示親情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是15畫。
《孝享》是現代漢語詞彙,沒有明确的古代來源。在繁體字中,《孝享》的寫法為「孝享」。
在古代,孝享的寫法可能有一些差異。例如,有時會使用「孝」的古字形「孝」和「孀」的組合,表示盡孝。另外,「享」的古字形「亨」也被用于表示享受。
1. 他對父母非常孝享,時常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 孝享并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供養,更重要的是心靈上的陪伴和關愛。
1. 孝道:指對父母孝敬的道德規範和價值觀念。
2. 享樂:表示以歡樂和快樂的心情去享受生活。
3. 孝順:表示對父母行為上的尊敬和聽從。
近義詞:孝心、孝敬、孝祭
反義詞:不孝、忽視、冷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