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扎的意思、抄扎的详细解释
抄扎的解释
亦作“ 抄札 ”。查抄没收。《元典章·刑部五·烧埋》:“原抄扎人口内有苦主之家……烧埋银五十两就便给付苦主收管外,无苦主之人不须徵埋,所据原抄札到官各家财产等物,尽行分付原主收係宁家。”《水浒传》第五八回:“把 慕容 知府一家老幼尽皆斩首,抄扎家私,分俵众军。”《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兇身俱已身死,将家私抄扎入官。”
词语分解
- 抄的解释 抄 ā 誊写,照原文写:抄本。抄写。抄袭。传抄。 搜查而没收:抄没(?)。抄家。抄斩。 走简捷的路:抄近。抄小道。包抄。 同“绰”。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扎的解释 扎 ā 捆,缠束:扎辫子。扎腿。 把儿,捆儿:一扎线。 扎 ā 刺:扎针。扎花。 驻、扎:扎营。 钻:扎猛子。 扎 á 〔扎挣〕方言,勉强支持(“挣”读轻声)。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抄扎”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hāo zhā,其核心含义是查抄没收财产,主要用于古代法律或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 查抄没收:指官府对罪犯或涉案人员的财产进行搜查、登记并充公的行为。例如《水浒传》提到“抄扎家私,分俵众军”,即没收财产后分发给士兵。
历史用例与文献来源
- 法律文书:
《元典章·刑部五·烧埋》记载,抄扎财产后,部分财物会归还苦主,其余充公。
- 文学作品:
- 《水浒传》第五八回:“抄扎家私,分俵众军”。
- 《警世通言》提到“将家私抄扎入官”。
- 社会场景:
古代对重罪犯的处罚常包含“抄扎家产”,甚至导致“残生性命”的结果(《水浒传》第二二回)。
其他可能的解释
- 临时抄录(存疑):
个别资料(如)提到“抄扎”可能指临时抄写他人文字,但此解释未见于高权威文献,或为现代误读。
字词构成
- “扎”的延伸义:
单独“扎”有“捆束”之意(如《水浒传》“抄扎家私”中的动作描述),但组合为“抄扎”后,整体含义偏向“没收”。
“抄扎”是古代司法术语,强调对财产的强制没收,多见于宋元至明清的文献。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元典章》《水浒传》等原始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抄扎这个词是一种地方方言,主要在南方地区使用,特别是在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它是指拆除或清理房屋的意思。下面是关于抄扎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一些相关词汇的简要说明: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抄扎的拆分部首是扌(手)和乚(龙),它的总笔画数是9画。
来源和繁体:
- 抄扎这个词的来源比较难以考证,一般认为是当地方言的演变形式,没有确切的繁体字对应。
古时候汉字写法:
- 没有确切的古时候汉字写法。
例句:
- 昨天我们家抄扎了老屋,打算盖一栋新房子。
- 市政府计划在这个地区进行大规模抄扎,以便进行城市更新。
组词:
- 抄扎可以作为动词使用,表示对房屋进行拆除或清理的行为。例如,抄扎房屋、抄扎老屋等。
近义词:
- 拆除、拆毁、清理。
反义词:
- 建设、修建、修葺。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我会继续尽力回答。
别人正在浏览...
昂然鞍鞽宝吹包瓜边畧变难边约笔孽珌佩察度馋涎陈荄乘乾赤龙子疵物打工仔当实大秦君玷辱门庭雕楹碧槛恶霸贩妇蕃芜风鉴分式覆鹿寻蕉饹瘩庚弟海飓盒菜红儿胶漆椒觞解颜进设砍一枝损百枝来函老骨头老兄领东面瘫谋害纳职骑京鱼寝车清查穷服肵俎曲蟺雀踊趋使扇马山资舍利塔渗淡蜀刀洮州天咫尪陋逍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