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 lunar year in which the last month has 29 days]
(2) 指農曆臘月是二十九天的年份
(3) 節日,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舊俗在這天祭竈
(4) [off year]∶指果樹結果少,竹木生長慢的年份
(1).短促的壽命。《莊子·逍遙遊》:“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唐 張柬之 《處士張景之墓志》:“共惜小年,同歸大夜。” 清 吳偉業 《哭亡女》詩:“兒女關餘刼,幹戈逼小年。”
(2).少年;幼年。《北史·盧詢祖傳》:“ 邢邵 常戲曰:‘卿小年才學富盛,戴角者無上齒,恐卿不壽。’” 唐 元稹 《連昌宮詞》:“宮邊老人為餘泣,小年選進因曾入。”《朱子語類》卷一二七:“ 孝宗 小年極鈍。”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四八出:“記得小年騎竹馬。”
(3).将近一年。用以形容時間之長。 宋 唐庚 《醉眠》詩:“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 清 查慎行 《虞山錢劬谷屬題采藥圖》詩:“小年長日正遲遲,算是樵柯欲爛時。”
(4).指舊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 宋 文天祥 《二十四日》詩:“春節(指立春)前三日,江鄉正小年。” 清 曹寅 《二十八日偕樸仙看梅清涼山同賦長句》:“似與繁英送小年,轉憐炙背當晴昊。” 老舍 《正紅旗下》一:“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參見“ 小年夜 ”。
(5).指舊曆十二月月小的年份。
(6).指竹筍、魚鮮或某種水果等産量較低的年頭。
“小年”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常見釋義及文化内涵的詳細解析:
節日時間與地域差異
北方地區多為農曆臘月二十三,南方則多為臘月二十四。這種差異源于清朝中後期,北方因皇家臘月二十三祭天并“順便祭竈”而提前。
習俗與象征意義
農曆年份
指臘月僅有29天的年份(對應“大年”為30天)。
農業術語
形容果樹結果少或竹木生長緩慢的年份。
文學與哲學引申
小年作為春節序幕,承載着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通過儀式性活動傳遞“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集體願望。其習俗融合了自然崇拜、家族倫理與歲時觀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縮影。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習俗或曆史演變,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詳細描述。
《小年》是一個指代中國農曆臘月二十三的詞語,它代表除夕前的這一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農曆臘月二十三被視為春節的前夜,人們會進行一系列準備工作,以迎接新年的到來。
《小年》這個詞由“小”和“年”兩個字組成。其中,“小”的部首是“小”字自身,“小”字的筆畫數為三;“年”的部首是“幹”字,“年”的筆畫數為六。
《小年》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傳說在古時候,人們認為農曆臘月二十三是年的尾聲,也是一年中最冷最值得慶祝的一天。因此,人們開始在這一天進行各種準備,包括打掃房屋、做年貨等,以期待新年的到來。
《小年》的繁體字為「小年」,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小年」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康熙字典》等古代字典中記載的寫法是「小」字的上方加上一個絲字旁,形狀類似于「巫」字。
1. 這是我們家裡最忙碌的日子之一,因為明天就是小年了。
2. 臘月二十三人們會購買食物和裝飾品,為小年做準備。
組詞:小年貨、小年夜、小年祭祀
近義詞:除夕、大年三十
反義詞:大年初一、春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