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靜默。《文選·郭璞<遊仙詩>之三》:“緑蘿結高林,蒙蘢蓋一山。中有冥寂士,靜嘯撫清絃。” 李善 注:“冥,玄默也。” 唐 李白 《春陪商州裴使君遊石娥溪》詩:“蕭條出世表,冥寂閉玄關。”
(2).幽靜。 唐 顧況 《彈琴谷》詩:“谷中誰彈琴,琴響谷冥寂。”
“冥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冥寂”由“冥”(昏暗、深沉)和“寂”(寂靜、無聲)組合而成,形容極其安靜、無任何聲響或動靜的狀态,常帶有幽深、玄遠的意境。
靜默:指環境中或心境上的完全沉寂。
幽靜:多用于描繪自然或空間的深邃靜谧。
需與網絡小說《冥寂》(作家周天周公作品)區分,後者為文學創作名稱,非詞語本義。
總結來看,“冥寂”是一個兼具自然描寫與精神境界的詞彙,核心在于表達極緻甯靜與深沉無聲的狀态。
冥寂(míng jì)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為甯靜寂靜、沒有聲音或活動的狀态。
冥(míng)由冖(mì)和六(liù)兩個部首組成,總計8畫;
寂 (jì)由宀(mián)和罒(wǎng)兩個部首組成,總計11畫。
冥寂的來源比較複雜。在《漢語大詞典》中,冥是指天、地、人三才合一的至高境界。寂是指無聲無息、靜止無動的狀态。将冥與寂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冥寂,強調了一種靜谧、平和但又充滿哲理的狀态。
在繁體字中,冥寂保持相同的形狀和發音。
在古代,冥寂的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明顯的變化。
1. 夜晚的圖書館裡彌漫着一種冥寂的氛圍。
2. 寺廟裡的鐘聲敲響後,周圍便恢複了冥寂。
1. 冥想:一種通過深層的思考和專注來達到内心平靜和甯靜的修行方法。
2. 寂靜:形容環境或狀态安靜、沒有聲音。
甯靜、安甯、靜谧、肅靜
喧鬧、繁忙、嘈雜、有聲
【别人正在浏覽】